看到書名《極簡生活》,很容易聯想到前一陣熱度相當高,現今依舊熱度不減的“斷舍離”,以及一度引發熱議的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
第一,極簡你的購物觀
隨著互聯網的野蠻生長,不止“雙11”是“剁手黨”的狂歡,每一天都可以成為他們和她們的節日。正是由于網絡購物的便捷性,相較于去實體店的購物體驗,網購用戶可以有效地節省出行時間。但購物總時間真的節省了么?還是反在貨比三家和選擇困難癥上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呢?
你要的,不過ABC,何必非要將A到Z看盡之后,才戀戀不舍地作出與初衷一致的選擇?
第二,極簡你的擁有品
看看喬布斯的房間,米蘭達·可兒的衣柜,顯而易見的,擁有的東西絕不是越多越好。記得有一集由深田恭子主演的《世界奇妙物語》,她飾演一個平凡的自由主持人,在意外發現通過丟棄對自己有一定價值的物品,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比如好的工作機會,在主持界聲名大噪)之后,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把自己也“丟棄”了。
當然,我們不需要做到如她那般“用力過猛”,但當你開始篩減你的擁有品,你會更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注意力也會更集中。
有了明確的目標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會阻礙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第三,極簡你的身心
借用一句小伙伴的座右銘“人生有太多煩事,不能背負,那就笑忘”
如果說極簡購物觀是簡化人生的“止損”;極簡擁有品是簡化人生的“修葺”;那極簡身心便是簡化人生的“內省”。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該適時地休整,背負的少一些,方能跑得快一些。
刪繁就簡,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