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人四年工作經歷的簡單概括,包括長期體驗到恐懼、迷茫和闊達的情緒狀態,面對這些狀態自己做的主要調整及收獲,如專心本職工作和培養自己的興趣等。
文末用“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對全文進行總結。
? 本文共 1830 個字 II 建議閱讀 5 分鐘
老實說,在機場工作的三年里(加實習期算四年),自我的成長是很快的。因為面對的生活選擇比之前多了許多,經歷也更豐富了。若細講下來估計記錄得有二十多張紙。但畢竟也只參加工作三年,成長再多,年齡在這里,講多了也算不了數。故在此只是簡要做個介紹。
三種狀態:恐懼、迷茫還有闊達
三年里,每當面對新的環境、處理突發事件、學習新的技能時,都會感到恐懼。
不知道新的環境中會發生什么,這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猶豫,給人以恐懼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完善地處理好突發事件,這種對事件危害程度以及應急策略的不確定,給人以恐懼;不確定自己能否通過考試、掌握新的操作技能,服務更多的旅客,這種對自我的不確定,給人以恐懼。更有一點在于害怕自己因為長期在流水線上重復工作,對周圍發生的事會慢慢變得保護性的冷淡與麻木,害怕自己實現不了自己的目標,反而成為自己不喜歡的人。
三年里,每當面對選擇,我都顯得有些猶豫和彷徨。
面對藍天中的金鵬,還有四周的高墻,我多次詢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到底是該認真工作還是得過且過?”“工作的意義在哪里?”“在市場中,我還有哪些競爭優勢呢?”“家庭和個人發展該怎樣平衡?”“什么是愛情?”“我將打算用我這一生的時間做些什么呢?”
問題真多,想到了馬云一句回答:“男人的心胸是委屈大的”。
在恐懼和迷茫的作用下,內心委屈自然是少不了的。憑什么誰誰能這樣那樣?憑什么我要這樣那樣?是啊,一句憑什么氣倒了多少英雄好漢?成就了多少莽撞武夫?
嗯,我承認過去、當下甚至未來很多時候日子是艱難的。但艱難并不都是壞事,艱難也并不意味著內心就一定要隨之改變。吃了就睡,病了就躺。開心就笑,傷心就哭。問題想不通了,就問問朋友和家人。少轉牛角尖,多聽意見,然后自己決定。我之為我,是因為我是我,而非我是他人眼中之人。既然成長的道路總得自己走,他人管不了也沒法管,那就自己吃自己的狗糧,上路吧。
一個核心:適應當下的工作并努力發展好它。
大四下學期,因前輩介紹來到長沙黃花機場分公司一個行政部門實習半年。畢業后,到機場運行單位的一個分隊中從事基礎工作。
工作三年時間里,全面熟悉該分隊內部各崗位工作職責,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并熟練掌握相關工作技能,撰寫和編輯崗位風險報告、崗位案例分析、崗位實用英語各一冊,在公司內部期刊《空港信息》中發文6篇,共參加3次全國春運保障工作,累計為約1600架次飛機、約248400名旅客提供安全和出行服務。
除此之外,因工作原因,今年8月至10月借調至機場分公司另一個行政部門,助力機場迎接全國機場服務質量評價的迎審工作。
二類興趣:寫作和職業咨詢
作為一個內向的不善于表達的人來說,寫作成為自我表達的一個合適的媒介。
平日除了寫與工作有關的文章外,還通過微信個人公眾賬號發表個人讀書筆記和心情隨筆。雖然賬號關注的人不多,但有了初始讀者的關注,每次寫作又多了份責任——寫的文章要真誠,唯有真誠才對得起讀者(其實,我是在寫公眾號后才逐漸覺得做到“真誠”真不容易。你說你真誠,但整篇文章中錯字漫天,排版稀爛,內容讓人讀不懂,這不叫真誠,這叫作秀,而且是作丑秀。“沒有什么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大學時對心理學感興趣并在大四后期開始關注職業規劃的內容。工作后,相繼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國家職業咨詢師證,前往廣州、北京等地參加完新精英職業生涯規劃線下課程,并利用休息時間在廣州、鄭州、北京、武夷山、福州等五地拜訪在培訓中結識到的職場前輩,聽取他們的不同的職場經歷。
在學習完相關心理和職業規劃的課程后,通過寫學習心得和給他人做咨詢的方式,將所學轉化為自己的技能。現已在公眾號中發布類似文章5篇,為身邊的朋友做了6次關于職業規劃的收費咨詢。
總結
講真,當這些數據和事件被羅列出來時,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回首往事,置身其中又覺度日如年,但回頭想只要奮力讓自己成長,一切都成了修行。
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既有健壯的體魄,也有豐富的靈魂。
圖片源于:工作場 和 得到APP 《樊登速讀》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