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他在《親愛的安德烈》書上看到這段關于愛的描述,用鉛筆在下面劃橫線,然后念了一遍。
“是啊,正常的溝通也許并不重要。”他感嘆道。
合上書,將書放進背包里,他將去火車站搭乘早上八點半的火車回家。他一年中原本只是在國慶節(jié)和春節(jié)才回家,其他節(jié)假日他嫌太短了,就不回去了。父母也是這樣想的。
今年清明節(jié),許久未去掃墓的父親,卻打電話來說清明全家要去掃墓,你也要回來。
他雖感到詫異,但并不反對,“哦”的一聲表示答應。
他與父親的溝通都是這么簡短的,甚至還不帶任何情緒。每次通話,父親一問,他一答。當他感覺父親沒話聊了,他就主動提出說:“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再聊。”父親也是“哦”的一聲表示答應。
清明對于中國人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節(jié)日。登山掃墓,追遠懷思,也是我們的一種情懷吧!所以火車上,回家掃墓的旅客還真不少。
因為是臨時決定買票回家,他只買到了站票。不過,多年往返他也常買到站票,也就習慣了。
旅客中帶小孩的乘客還不少,這倒挺讓他心煩的。他對于吵鬧的孩子,最沒耐心了。
就在他站的位置附近,就有一個小孩,他正在擺弄他的玩具。小孩的父親在整理行李,接著就拿出一瓶飲料來給小孩喝。小孩喝了一口,就不喝了。突然,原本還會發(fā)出聲音的玩具不響了。小孩扁著嘴,轉(zhuǎn)身看向他父親。小孩父親就說:“讓我們來看看。先看看開關,再看看電池。”一下子就又讓玩具有了“生命”。小孩用充滿崇拜的語氣說:“老爸,真棒!”小孩父親接著還教他怎樣玩更有意思。
這場景讓站在一旁的他看得入神。恍惚間,那小孩就像他小時候的樣子,小孩父親成了他父親。原來他與父親也曾有這樣的互動。回憶就這樣被激發(fā)出來。
他小學時的數(shù)學作業(yè)是在父親陪伴下完成的。父親用他粗壯的手拿鉛筆在草稿紙上驗算,然后得意地說:“就這么簡單,我來告訴你。”這讓他對數(shù)學有了興趣。
他的每一個玩具都是父親陪著買,也是陪著玩的。無論是四驅(qū)車,還是悠悠球,他都在父親的幫助下了解其中樂趣。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放風箏。有一年秋天,父親說:“要不要一起去放風箏?”接著兩父子就拿著風箏來到家附近的空地。他拿著風箏,父親拿著線。父親一聲令下,他就松開手。父親跑起來,風箏也就升起來。風箏一直升到最高的位置。這時,他與父親就坐在石凳上,看著風箏飄蕩。
童年里的父親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什么都會,什么都懂!可漸漸長大,父親又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他與父親的溝通也越來越少了。
經(jīng)過了七個小時的行程,火車到站了。父親騎摩托車來接他。兩個男人見面,沒有過多的寒暄,就直接往家里開。在路上,父親會問一兩個與工作相關的問題。他就敷衍地回答。
家中的母親等候多時。回到家,他就去洗澡。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飯。
吃完飯,母親去洗碗。兩父子就坐在一旁看電視節(jié)目。他靜靜地看電視。父親也靜靜地看電視。有時,父親會泡茶,倒在小杯子里,叫他喝。他酒起身喝茶,然后回座位。
母親洗碗后,也過來一起看電視。她會問出一些問題,父親不管懂不懂都會說上幾句。他最不喜歡父親這個樣子。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也發(fā)問了:“你要不要考個公務員回家?或者去考教師,村里的小學在招人。”“不了,我沒什么興趣。”在父親眼里,公務員與教師是他最理想的工作。而他一直沒興趣,連父親一直叫他一定要申請進黨,他都可以因太麻煩了不去做。
十點,準時睡覺。
第二天六點半起床,母親已洗好衣服,煮好早餐。這是勞動家庭的習慣吧!
帶上紙扎和蠟燭、香,以及一些貢品,一家人就坐車往山上走。
好久沒來,也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來掃墓的。只有父親記得墓地的位置,他只是跟在后面。
來到墓地,母親負責擺放貢品,父親上香點蠟燭,而他不知所措。很多時候,父母都不讓他幫忙,就讓看著學。
“你上去,把這些紙錢放在墳頭上。”父親指了指旁邊的路。他就上去了。他將一張一張地塞進墳頭的泥土,防止紙錢飛走。
他在上面塞紙錢,父親在下面就開始祭拜了。就在這時,他知道了為啥要來掃墓的原因。
“娘,許久沒來看你,兒子不孝。種種原因,我家的生活也不算富裕,我也沒啥奮斗的動力。去年朋友談起買房的事,說如有心,他會可便宜點賣一套毛坯房給我。我在其他朋友的幫助下,湊齊了首付的錢。以后還需努力賺錢。至于您的孫子,我的兒子。他開始出來工作了。但我并不了解他的工作。你知道的,我十四歲就出來打工了,就知道養(yǎng)育孩子,讓他考大學,考公務員,考教師,不知道還有啥別的可能性。他喜歡寫作。這方面我就幫不了他了。您就幫忙保佑他吧!”說完,父親磕了三個頭。
“好了,就下來吧!”父親抬頭看了看他。
他緩緩走下來。父親拿著毛筆和紅漆,等他過來。“來,由你來給墓碑描紅。”這倒讓他有點吃驚了。記得以前他想要描紅時,父親總說小孩子不懂事,別瞎摻和。他從父親手里接過毛筆,蹲下身子,一筆一劃地描紅。父親說:“你長大了,要懂事了。要為你自己的家努力了。”他心中無比激動,手都有點顫抖。他感受著父親話語的力量。
掃墓后第二天,他就要坐火車離開了。還是父親送他,還是一路無言。或許,父親老了,什么都不懂了,但他還是懂得愛孩子。他知道這一點就夠了。
心中有愛,凝結(jié)在經(jīng)年累月成長的沉默里。
無戒21天日更挑戰(zhàn)營第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