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被知乎的熱門話題《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刷屏了,里面的回答大多都是北大清華的學子,他們應該算是年輕一代中努力奮斗最具代表性的人了,然而,因為房價太高,很多都被迫要離開北京了。看了特別讓人揪心....
隨后咪蒙緊隨熱點《曾經我們有詩和遠方,現在我們只想買房》情懷化的文章讓人感慨北京能給人的這份歸屬感真是越來越貴了,它越發擺出一副勢利鬼的樣子,有錢的留下,沒錢的就滾。滿腔熱血的年輕人都累覺不愛。
而虎嗅網的文章《還留在北京的,都是沒有退路的》,看完更特么令我郁悶了,心塞,大有一種“回不去的家鄉,留不住的北上廣”諷刺和悲涼。
今天被北京樓市調控升級的新聞刷屏了,倒吸一口氣,又能怎么樣...
政府為了穩住房價,真是“操碎了心”。
沒有直接不允許購買二套房,而是限貸,這無疑也為更富的人開了綠色通道,你要有錢,要有全款,不僅能繼續買第二套,還能擁有和房東更大的議價空間,想想沒錢的買家面對增長了的貸款風險和交易銜接的風險,還拿什么去和用現金買房的土豪競爭?其實,這恰巧是對“準中產”的精準打擊。富人毫無壓力,窮人限購限貸不管你限什么照樣買不起,而那些學區房的腦殘粉中產階級呢?北京階級固化也將更快更嚴重。
國家態度很明確,高位橫盤吧,房價你就高位橫盤就行哈。你別太高,等我吧貨幣拉起來,就可以消化了。但是你也別跌,你要是跌了,銀行、貨幣、金融就都完蛋。所以房價不會降,但階級已成形。
哎,大半夜討論這個干嗎~
好像我能買的起似得,哈哈哈。
說實話,房一直沒給我造成什么心理重壓,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一定要有房呢?
我真是個沒心沒肺的人,我的歸屬感確實不是靠“住哪兒”給的,自由自在的我也生怕被任何事物“捆住”,“栓住”和“困住”,就喜歡那些“不確定”,一眼望到頭的人生也讓我恐懼,人生有那么多可能,被一個房子壓得動彈不得,不能開心活,不敢干脆死,什么都沒嘗試就老了,豈不難堪。
父母也是拿我沒辦法,這丫頭怎么這么無所謂,這么幼稚,我只想說:
“家”對于我來說才是剛需,“房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