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讀完了格陵蘭島的部分,也對維京人如何走向崩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如作者所言,從維京人的視角、價值觀及既有的生活經驗來看,他們做出的所有選擇自由其根源。首先,在格陵蘭島極度不穩定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確實很困難,而且維京人也沒有先知能力來預測島上的氣候會變得異常嚴寒,根本不適合養牲畜。第二,維京人入島已經有其文化體系,這都體現在他們入島后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方面。他們死守自己的文化,不思變革,這在古今社會中并不少見。第三,維京人有著根植于意識形態中的糟粕,他們鄙視歐洲人以外的異教徒,并且缺乏與其打交道的經驗。他們入島后表現的及其自大和狂妄,將原住民視為低其一等的賤民,并在初見時以殺戮的方式昭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這種殘暴、不敬的方式,也為后來他們招致殺機埋下了種子。第四,格陵蘭島的維京社會也一樣主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比如領主和神職人員。他們不顧島上牧場不適宜放牧這點,大肆養殖綿羊,與挪威人交換各種奢侈品,而不是多交換進口一些島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如鐵、木材等。
掌權者的短期利益和整個社會的長期利益互相沖突,這種背景之下產生了一個十分不穩定的社會結構體系。維京人的價值觀致使他們重視一些并不能使其長治久安的東西,這最終導致了他們消失在這座島上。當然,這樣講也并不是說他們是失敗的,畢竟在格陵蘭島這個歐洲最偏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個運行了450多年的社會也是令人驚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