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來想趁這個周六去南京玩的,1個小時的高鐵,多快呀,一天就可以玩幾個景點,當天就可以回家,周日可以休息一天,下周接著見習。興沖沖地去訂了學生票,卻突然被同學提醒,好像如果不是學生證上的區間,是不能買學生票的。心里一驚,想打12306,卻沒有話務員接線;問同學,眾口不一;上網查,信息出處可信度有待思考。怎么辦?退票?去代售點取票試試?
? ? ? ? ?因為有見習,所以過了幾天之后路過代售點,嘗試取票,被兇殘的阿婆扔回了學生證,“你這個票就不是你這個區間的好吧啦,取什么票呀”,“那能改成全票么?”,“你自己回去退票再買票好了”。無意糾纏,回單位,又打了N次12306,終于接線,詢問此事,是個聲音低沉厚重的男話務員,“不好意思,如果學生證上區間是A城和B城,而它們之間有直達車,那么是沒有辦法用學生票買這兩個城市間其他城市的往返票的”。好吧,退票吧。
? ? ? ? ? 因為退票時間有點遲了,所以退票扣的錢還是有點多的,當然是相比于車票價格。查詢銀行卡余額,少得可憐,再加上無緣無故損失的退票費,真是囊中羞澀。雖然過幾天就回家了,可是,手里的錢這么少,然后下個學期繼續向爸媽要錢么?想要去旅行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后面幾個月的生活費夠不夠,然后緊緊張張的過日子?真的要這樣么?要過這樣的生活么?向爸媽伸手要生活費的日子到底還有多久?什么時候才可以在經濟上真正的獨立,才可以花自己的錢花的理直氣壯?
? ? ? ? ?成人之后,似乎是不只一次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和其他同學一樣安心地向爸媽伸手到大學畢業甚至是研究生畢業,然后才開始自食其力?還是去實踐自己的想法與獨立的迫切期望?答案似乎很明顯。去做啊,去實踐啊,想做什么就去啊。努力努力再努力,拼命拼命再拼命,然后回頭張望你來時的路,都是滿滿的奮斗熱血,青春就是這樣!似乎傾向也很明顯,向爸媽伸手要錢,難道就不會臉紅么?自己養自己才是王道!但是,真的是么?為什么呢?
? ? ? ? ?有一個同學,她和我說,我才不考研呢,開心地過完大學,不求優秀畢業生,不求獎學金,不求打工賺錢,沒錢了就和爸媽說,他們的錢用來增長我的見識和經歷,畢業就回家,然后找份工作,再找個人結婚,過舒適自在的生活,不用擔心房價太高買不起,不用一個人在異鄉漂泊想念親人,每當節日就兩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好的。錢么,當然要努力賺啊。不過嘛,我還是愿意清閑點,上午上上班,中午回家給老公孩子做飯,下午去簽到,然后逛逛街喝喝茶,這樣的日子不也挺好的么。就算留在外面拼命好多年,然后呢?想要的日子,不還是一家人在一起么?什么蘋果買起來不方便,什么出門就想坐地鐵,都是浮云,在到外地求學之前的十八年里,不也這么過來了么?更何況都在發展的啊,什么都會有的。也別和我提什么自我價值的實現,一個人的修為和他的學歷不是正比關系啊。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自給自足,不給別人添麻煩就不錯了,什么創造價值,讓別人去做吧。我這樣的小女子就算了。
? ? ? ? ? 瞧,是不是很有道理的一套的處世哲學,而且這樣閑適的生活,好像我們都曾經或者正在渴望吧?曾經我也被這番話洗腦,好吧,沒錯,就是洗腦,覺得這樣的日子也不錯??墒牵斘艺嬲@樣去做的時候,想去旅行就旅行,沒錢了就和爸媽要的時候,心中的不適與愧疚就像野草一樣瘋長,抓緊我,折磨我,吞噬我。不但沒有暢快的感覺,反而覺得我這是在浪費爸媽的辛苦。當我在查詢消費取款記錄時尤甚。他們辛苦辛苦賺錢養家,我卻在外不珍惜他們的勞動,沒錯,我覺得就是不珍惜。爸媽養我到十八歲是義務沒錯,但是繼續養我,一是因為愛我,另一是出于我還在求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就可以拿他們的錢用來享樂。長輩們的年輕日子都很辛苦,不想讓代代都這么辛苦,為我創造不受貧窮束縛的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就可以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并且心安理得。他們給我的錢,是生活費和學費,是供我完善自己成長自己的。
? ? ? ? ? 有什么可以反駁的么?也許有吧,也許這兩種想法都是對的,因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對自己的要求,對未來的設計不一樣吧。不管是哪一種想法,還是去試一下吧。也許別人是真的快樂,在那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中生活的如魚得水,但那終究是別人,不是我們。也許打工的生活會疲倦,會勞累,但是,那是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方式呢?我想,也許我們要去試一試,就像,也是因為買錯了票,才知道用學生證買折扣火車票的要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