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任佳琪,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
? ? 盧生欠伸而悟,見其身方偃于舍,呂翁坐其旁,主人蒸藜未熟。
黃粱一夢中虛晃的八十載光陰,從秉燭寒窗的布衣學子到金榜題名的新科狀元;從孑然一身到與清河崔氏結為秦晉;從初涉朝堂的鋒芒畢露到金紫加身后的人情洞達;從了無牽掛到兒孫繞膝……
盧生回想著夢中的種種,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族益昌而家益肥。似乎可以言“適”了。但是,這匆匆忙忙的一生走到盡頭后,心中會有一絲悵然落寞?
那雁塔題名,馬踏京華的春風得意似乎沒有那么濃烈了。
那洞房花燭,蓋頭下崔氏的皓齒明眸也模糊了。
那令人趨之若鶩的權力地位也沒有想象中熾熱。
那鐘鳴鼎食的大族名譽在垂老矣矣時也沒了意義。
我這短暫忙碌的一生究竟剩下了什么?盧生疑惑了。
呂翁得意地捋了捋須:人生于世,若蜉蝣于天地,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寵辱之道,窮達之命,如是矣。汝盛氣而來,蓋亦喪氣而反……
盧生閉上眼睛,暗自思附道……
倘若我寒窗苦讀時偶爾棄卷索酒而歌,結三兩好友泛舟同游。那么,春之朝,秋之景,總有些良辰美景留于心上吧。
倘若我踏馬游園時不是匆匆一瞥,而是頓足,遲步,多留意沿途的風景,看熙熙攘攘,燦若錦帶的人流……那么,看盡長安花的那一日應當是我歷久彌新的回憶。
倘若我在新婚后平淡如水的日子里能偶爾頓足,遲步,放下公務,同她一起,賭書消得潑茶香,那么那個次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夜晚,我應當會期待下一次與她共剪西窗燭的日子。
倘若我在仕途上不僅僅只有那顆汲汲于功名的心,而是偶爾離開案牘,帶著官服上的酒漬,迎著風揚袖跳起舞來。那么,當我最后登上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時,面對的不僅僅是那些虛偽的笑臉和曲高和寡的孤寂之感,心中想來會多一份充盈。
他又想到,倘若我在這短暫倉促的一生中能偶爾駐足……
秉燭夜讀的日子里,偶爾駐足
走出草廬,結交良朋佳友,春尚好時,與他們泛舟雙溪花舫游船。
暮春時,與友人一起舞雩臺上吹吹風,穿著新裁的衣裳一起唱著歌回家。
汲汲于功名的日子里,遲步、頓足……
持崔氏之手,于花朝月夕之中,盡情賞玩,作詩聯句。
在尊罍溢九醞,水陸羅人珍的宴席上,偶爾遲步、頓足……
豆飯蔬食,布衣荊釵中覓得生活本味
案牘勞形的日子里,偶爾遲步、頓足……
手持一卷雜書,徜徉于詩詞的浪漫里,看那些或婉約,或豪邁的句子,穿越時間和空間,領略前人的才與思。
亦或看一看那兩峰尊嚴而聳列,一湖澄碧而畫中之景。
靜觀木槿花朝開暮落,與松下采摘露葵,自己燒葵煮齋,品味那清幽的淡香。
以嶺上白云自娛,勿言不得意。
賞一賞那古人不見的今時月,有皎潔的月光為伴,那風篁琴韻想必也不再寂寞了吧。
盧生似乎明白了什么
是啊,百年瞬息萬世忙,夷齊盜跖俱亡養羊,多年以后,有誰還會記得你汲汲于功名的決心,歷史上的狀元郎,有哪位的才名還廣為人知?即使是瑯琊王氏那樣的大族,最終不也沒落了嗎?
即如此,為何要為了那些不堪一提的目的而匆匆奔走呢,忙碌度過自己短暫的一生?何不遲步、頓足?
看一看:
小軒窗外的明月
葉上的初陽
念橋邊的紅藥
楊柳岸的曉風殘月
東風夜放花千樹,冠蓋滿京華的盛況
聽一聽:
芙蓉浦的菱歌
畫舫外淅淅瀝瀝的雨聲
那繁華巷陌中,響遏行云的婉轉吟唱。
那匆匆而過,忙忙碌碌的八十載過完,之所以覺得悵然如夢,就是因為自己從未放慢過腳步,倘若我在疲憊時頓足,在遇到美景時遲步,那么,當我真正走到人生的終點時,心中有的,并不是對死亡的恐懼,對人生如夢的悲痛悔恨,而應該是微笑地走到花下,品咂一生苦樂的歡喜從容……
盧生睜開眼,眸中灼灼似火,仿佛有星辰閃耀、蒼穹起浮。
“唯因虛夢,猶需真活,時光不可留滯,但人可以駐足,在生命中珍貴的時刻駐足,將美好長留心中,這樣去度過的人生,該是怎樣鮮花錦簇,烈火烹油的一生,縱使我們渺小卑微的生命在歷史的漫長歲月里不值一提,然而于我個人而言,它將是濃墨重彩,獨一無二的。
君以為然否?”
呂翁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