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正面管教/第一天/第一章打卡】
第一章我學到的:
就是娃娃2歲多我先準備著。和善而堅定,方式尊重自己并且讓孩子知道如果孩子錯了下一步我的行為是什么,而不是用動物腦去直接發脾氣。
課后問題回答:
-
孩子的行為不再像“過去的好時光”那樣的兩個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答: - “過去的好時光”的孩子們有機會培養生活技能,卻沒有多少機會去運用。
- 現在這個世界到處是機會,孩子們卻往往還沒有準備好。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師可以精心為孩子提供這種機會。這樣做還會帶來一個附帶好處,那就是當父母和老師以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時,孩子們的大多數行為問題也被消除了。因為,孩子的大多數不良行為正是源于上述“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
-
“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是什么?為什么缺乏這些會導致孩子的不良行為?
回答: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 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一“我能行。”
- 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一“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 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一“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li>
- 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 人際溝通能力強: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 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
- 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過去的好時光”的孩子們有機會培養生活技能,卻沒有多少機會去運用。現在這個世界到處是機會,孩子們卻往往還沒有準備好。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師可以精心為孩子提供這種機會。這樣做還會帶來一個附帶好處,那就是當父母和老師以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時,孩子們的大多數行為問題也被消除了。因為,孩子的大多數不良行為正是源于上述“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 -
有哪三種管教孩子的方式?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回答: - 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
- 嬌縱型:“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并且會幸福,我相信你以后會選擇自己的規則。”
- 正面管教型:“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br>
區別很大程度體現在選擇性上:
** 嚴厲(過度控制)**有規矩但沒有自由沒有選擇“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嬌縱(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面管教(有權威的;和善與堅定并行)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在蕁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li> -
討論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式的兩種最主要的區別,以及為什么這些區別對長期效果非常重要。
回答: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這種方式與其他管教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其中一個不同是,正面管教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并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
“當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什么意思?
回答:從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但是,其長期效果是什么呢?我們常常被當時的效果所愚弄。有時候,我們必須要當心,當長期效果是負面效果時,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懲罰的長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個“R”中的一種或全部來“回敬”我們。 -
懲罰造成的四個“R”是什么?請講述你曾經體驗過的四個“R”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回答:懲罰造成的四個R
R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R2.報復(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R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R4.退縮(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br>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孩子們通常不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做出的決定。然而,他們未來的行為就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例如,一個孩子可能在潛意識中認定“我是一個壞孩子”,并會繼續扮演“壞”的角色;而另一個也認定自己“壞”的孩子則可能會變成一個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以此來求得他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的愛。因此,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長期效果,而不要被當時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目前孩子還不到3歲,暫時沒體會到。 -
嚴厲管教方式帶給孩子的長期效果是什么?為什么?
回答:當大人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時,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在這個方式下,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并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以予以懲罰。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那么,當大人不在場時又會怎樣呢?孩子們沒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