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播客——實在有太多可以談。ONES Piece 曾翻譯過知名科技行業觀察者 Ben Thompson 的文章《播客的未來》,這次,我們又翻譯了哈佛大學旗下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出品的播客行業系列研究報道,希望能讓讀者對這個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由于發表的時間間隔較長,為閱讀連貫方便起見,現匯總如下:
一、不再是孤島:播客興起的背后
如今,當各種文字和視頻讓我們眼花繚亂時,我們的耳朵卻出人意料地有著大把空閑時間。而我們似乎也并未像對待眼睛那樣,利用一切碎片時間讓耳朵吸收更多信息。是聲音的魅力天生不如畫面,還是另有原因?為什么播客誕生十年之久,到今天依然被視為小眾?
二、播客廣告的困境:如何平衡精準場合與規模和程度
播客一直受益于其廣告獨有的親和感。在動態程序化廣告植入興起的現在,這種親和感能否持續?
三、你準備好迎來播客界的Netflix了么?
今年上半年從亞馬遜旗下的有聲書應用 Audible 推出了新板塊「Channels」,每月支付14.95美金,用戶除了能在上面收聽有聲書之外,還能聽到各種原創音頻內容,包括《紐約時報》等大型媒體的新聞報道和廣受歡迎的播客節目。然而,對于其他多數播客制作方而言,「付費訂閱」似乎還只是個美好的理想,實際的重要性卻遠遠不及高價廣告。而第三方播放平臺的關注點也尚停留在聚合不同內容,而不是通過收費來為聽眾提供增值服務。當「付費訂閱」模式已經在文字和視頻媒體領域得到驗證的同時,它能否在播客領域取得同樣的成果,成為廣告之外支撐這個行業發展的另一支柱?播客這個不算新興但一直不溫不火的行業中最終是否會出現另一個 Netflix?
四、技術發展與播客行業未來的走向
播客,聽起來似乎不是那么「技術」的一個詞。廣播電臺早已有之,音頻欄目也毫不稀奇。播客,無非就是錄點東西放網上給人聽吧?但是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播客未來的道路,恰恰就是用技術來鋪就的。
五、未來播客能帶給我們什么
2014年,《This American Life》出品的罪案紀實類播客節目《Serial》風靡全美。不少行業觀察者甚至因此把過去一年視為播客元年。誕生十年之久,播客終于要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了么?然而與視頻等其他數字媒體相比,播客的內容還遠遠不及前者。而相比美國市場,中文播客的內容更是如此,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