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T小姐生病了,雖說不是什么大問題,但還是要做個小手術。
T小姐的老公F先生以前是市里某醫院的醫生,后來因為工作出了一些小問題,轉而進到了企業里。
術前三天,T小姐住進了醫院,F托關系給她安排了單間,一切準備就緒。然而住進醫院的當天下午,F先生接到了公司的電話,要求出差。
T小姐不是那種不明事理的人,還反過來勸想拒絕出差的F先生,說自己一個人也沒問題。
于是F先生出差了。臨走的路上給T小姐的朋友們打了電話,拜托照顧。
朋友們來看T小姐,都勸說別怪F先生,男人工作養家糊口,身不由己。聽朋友這么一說,T小姐更覺得自己讓F先生去出差的決定是對的,頓時覺得自己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形象又高大了。
晚上護士來查房,推開門就驚呼:“喲,怎么就你一個人啊?”
T小姐尷尬地說:“我老公出差了。”
護士一臉鄙夷:“您老公心可真大,這要手術呢,這么大的事兒,都不在這陪著你!”
“他公司事兒比較急,再說我這又不是什么大手術......”
T小姐雖然這么說著,但話音越來越弱,埋在心里的委屈,像炸彈一樣,嘭的一聲,充斥全身。
“是啊,手術這么大的事兒,他怎么能不陪著我呢?”
“人家護士一個外人都看不過去了。”
“到底是我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他都不像以前那么關心我了。”
......
“正義”的護士小姐點燃了導火索,然后離開了。
她覺得自己為一個沒人關心的女病人伸張了正義,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也聽過太多這樣的話。
都打著“關心”的旗號,強行“參與”著別人的事。
朋友和戀人吵架了找他訴苦,他說,“他竟然都不主動來跟你道歉,肯定是不愛你了,說不定都在外面找了下家了,你可得自己長點兒心!”
同事工作出了問題,他說,“肯定是有人在你背后搞鬼,就XX部門的那個XXX,一看他就特別有心計,你可得防著他點。”
網絡上曝出照片,兩個女孩兒蹲在站臺邊等地鐵,他說,“太沒家教了,女孩子家家在外頭怎么能蹲著?多難看!”
然后,朋友因為懷疑戀人有了異心,分手了;同事因為處處防著別人,越來越受人孤立,辭職了;陌生的女孩兒,因為“網絡暴力”的打擊,一蹶不振......
最后他攤攤手說:
“我這都是為他們好,既然分手了,說明肯定不是真愛,要是真愛,我說幾句又怎么了?”
“他辭職是因為他傻,也太玻璃心了。”
“現在的女孩兒真是,自己沒教養還說不得了。”
……
這種事兒,說好聽點叫“道德綁架”,說難聽點就是“多管閑事”。
不管跟自己有沒有關系,也不管自己到底了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什么事都插一腳,美其名曰“為你好”,實則“得了便宜還賣乖”。
你聽了他的話,真有用了,你得感謝他;沒用而且起反作用了,你也不能怪他,因為人家是“好心”。
你不聽他的話,要是情況糟了,他一臉鄙夷說“讓你先前不聽我的”;要是情況好了,他就再不提這茬。
多可笑。
不管聽與不聽,不論結果好壞,他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自認為散發著圣母一般的光輝,博愛天下。
老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不然。
“春江水暖鴨先知”,你不在局里,又怎能體會到當局人的感受?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別總試圖用參與別人的私事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對于想這么做的人,在評價別人的事之前,先問問自己“憑什么”?
而對于遇到這種情況的人,面對著他這般“為你好”,只須問他一句——關你什么事兒?
生活不是唱“感恩的心”,先管好你自己吧。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