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都想要。”樂樂跟在他媽媽身后,別著頭,執拗地說。
難得的周末,閨密不出差,她就帶著兒子約我出來逛街。這不,商場總有一處是小朋友邁不動腳的地方。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們母子倆。
樂樂手里拿著兩輛玩具卡車,一輛車上配置著可以調節的翻斗,另一輛車上配置著可以旋轉的風機。做工都差不多,我看不出來哪輛更好。
和很多男孩子一樣,樂樂非常喜歡車,我都送過他好幾輛。因為同一個小區,有時候帶他去超市,他都會在玩具車的貨架前流連忘返。我知道他家里的玩具車已經很多了:警車、賽車、轎車、工程車、救護車、吉普車……足足有一個收納筐。可他好像還是不滿足。只要看到新車款式上市,就會異常渴望想擁有,各種撒嬌賣萌地讓大人們帶著去買。如果到手了,就會接連幾天愛不釋手,吃飯睡覺都想抱在懷里,一邊玩兒一邊用乖巧的語氣跟車車說話:“歡迎你呀,帥氣的小車車。”
今天又碰上了。
“你不是已經有很多車了嗎?”閨密明知故問,特意提醒。
“家里的跟這兩個不一樣啊。”
“哪有什么不一樣,都是車啊。”
“大小、顏色都不一樣,車怎么會一樣。”小小年紀,嘴皮子挺利索。我在旁邊偷笑。
“不一樣的話,你就多看一會兒,看夠了再走。”閨密也毫不退讓。
“我想帶回家里看。”他終于說,“媽媽,我想買下來。”一邊說,一邊仰起圓圓的小臉,懇求地看著媽媽,還時不時地瞟我一眼,我知道他正撒嬌,讓我幫忙打邊鼓呢。我思忖著合適的開口時機。
“媽媽,我過生日的時候不要禮物了。”我還沒張口,他就緊接著表態了。
我心里覺得好可愛,心動了,想開口勸說。畢竟,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愿望,畢竟,他只是一個年僅三歲的孩子。
可是他媽媽先開口了,“你最喜歡哪一個?”
“都喜歡。”
“我今天出來沒帶錢包,只夠買一輛。”
“不嘛,你先買一輛,剩下的用手機支付就好了。”我的天,這個小人精。
“不行。”
“那我們回家拿錢?”
“不行,太遠了,來回商場就關門了。”
“為什么不行?”他話音里有隱隱的委屈。我有點兒于心不忍,想上前幫腔,閨密搖頭制止了我。
“因為這世界上的好東西很多很多,不可能你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
“我不要別的,就這兩輛車。”
看樣子,這倆的對話進入死胡同了。
樂樂一言不發,扽在那兒,腳步逡巡,不舍離開。
閨密于是不再理會,拉著我又去看別的東西。走了一大截,樂樂才放下玩具,默默跟過來,走幾步回回頭,嘴里嘟嘟囔囔。僵持了好一段時間,我們都要下樓了,他趕緊撲上來,拽住了媽媽的衣服。
“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話,就去挑一輛,二選一,不然你一個都得不到。”閨密依然堅持。
他看著媽媽的眼睛,微微蹙眉,一動不動,定定的,仿佛在判斷那句話是不是“最后通碟。”
接下來,他無可奈何一般低下頭,幽幽地說“我要后面帶風機的。”他終于說出口了。我跟閨密如釋重負相視一笑。
其實,跟樂樂相處這么久,幾乎每次去超市,都會發生類似的“斗爭”。超市里的東西那么豐富,那么新奇,那么觸手可及,仿佛你輕輕一抬手,那東西就可以盡收囊中,屬于自己,充滿了親近的誘惑。我以前隨心所欲,心血來潮的時候會給他買些玩具,后來被閨密嚴正‘警告’了好多次,所以后來就不敢妄自行動了。
閨密跟我說過:“對于不需要付賬的小孩子來說,那些玩具都擁有無盡的魔力,跟無底洞一樣。我們不是真的沒有經濟條件去滿足他所有的愿望,只是我不想讓他覺得一切東西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松得到,必須學會選擇,有所取舍,才會更加珍惜。”聽聞此話,我頻頻點頭。
選擇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品質。欲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社會特質,如果不懂得選擇,它就會成為人的軟肋。
樂樂還小,明顯缺乏成人所具備的邏輯和理性。有人說閨密的做法對樂樂來說有點兒苛刻,可是我百分百支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選擇,是一個好母親的責任,無關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