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縣直中學? 周粉霞
? ? ? 因式分解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初中階段必考易錯的知識點,也是難點。
? ? 講課的過程是順利的,但由于容量多,時間有點不夠,學生練習比較少,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夠好。課后做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發現效果是不太好。他們只是看到很表層的東西,而對于較為復雜的式子,卻無從下手。做作業時公式用錯,應該注意的地方都沒有注意,做完以后判斷不出來是不是已不能再分解了,做題錯誤不斷。
? ? 一、反思出現錯誤的原因
? 1.沒有靈活處理教材,可以一節課學習一種方法,多做訓練。
? 2.思想上不重視,覺得不是太難,只是將它作為一個普通的內容來看,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靈活運用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
? 3.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按照教師的思路,直接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忽略了學生對方法的理解。
? ? 學生對公式的結構特點理解不夠,導致他們對于與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
? 4.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較差,沒有建立整體觀念,對于公式的形式、字母的含義沒有真正理解,究其原因,和布置的作業難度大與隨堂練習的單一性及難度低的特點有關。
? 5.因式分解沒有先提公因式的習慣,首項是負,沒有先提負,某項提出卻漏1,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 二、反思教改措施
? 1、備課時應該認真備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不應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與學生簡單的模仿,而應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與信心。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教學進度,多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做到有的放矢。
2、大膽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在新課學習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回憶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讓學生討論怎樣的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真正理解公式中的a和b,理解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關系。使學生形成了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采取由淺入深的方法,讓學生大膽探索,經歷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產生任何的畏懼感,通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鞏固、錯題的糾正,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
運用公式法進行分解的多項式的特點:
(1)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多項式是二項式,這兩項必須是平方式,且這兩項的符號相反。
(2)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多項式是三項式,且符合首平方,尾平方,首尾兩倍中間放的特點,其中首尾兩項的符號必須相同,中間項的符號正負均可。
3、注重總結做題步驟。應該引導學生總結多項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①如果多項式的各項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②如果各項沒有公因式,那么可嘗試運用公式;③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嘗試變形后選擇分解方法;④分解因式,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⑤分解后要整理,相同的因式應寫成冪的形式,不含有多重括號。另外,解題步驟教師應在黑板上示范,多做題,反復強調,在復習時還要加以鞏固。
? 總之,通過這次反思,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我認識到了平時教學中的不足,也給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