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的大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對賀涵說,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跟你、唐晶、陳俊生并肩作戰。這一句話說出不僅讓賀涵驚訝,也讓觀眾們越來越喜歡羅子君的角色。
《我的前半生》的原著作者是亦舒,在如今互聯網時代,網絡速食小說大行其道的今天,估計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她的作品。亦舒創作的鼎盛時期是80/90年代,出版了很多的中長篇小說和散文。
亦舒可以說是女性獨立主義的代言人。亦舒的常用語是,一個人, 可以依靠的不過只有她自己!這也是她筆下所有女主人公自強自愛的動力。
90年代正是我們讀大學的時期,那時候,我們計工系的同學流行包機房打游戲,我和梅梅同學是我們寢室唯二的光棍漢,既沒有男朋友,對游戲也不感興趣,周末的時候,除了上自習,我們倆要不就是結伴逛校園,從學校前門逛到后門,從后門逛到前門,那幾條梧桐樹下的馬路被我們壓了千千遍。要不就是逛圖書館,記得圖書館下面還有個私人開的租書店,從惡補瓊瑤阿姨的愛情小說,到梁鳳儀的財經小說,到亦舒的自立小說等等,我們幾乎把租書店的小說掃蕩完。特別是大四答辯結束后,我們的正業就是看小說。
亦舒比較有代表性的小說基本上在那個時間都啃完了。記得最搞笑的是,租書店的老板,是個女的,也是個書蟲,她說她家的小說她基本上都看過,所以,每次我們去租書的時候,她都會給我們做推薦,最神奇的是,每次推薦的書也確實挺好看。比如《喜寶》《我的前半生》《玫瑰的故事》《圓舞》《人淡如菊》等等。
一部小說里承載著很多人的悲歡離合,可以看到別人命運的波瀾起伏,跟隨著主人公的命運體驗不同的人生。體驗了這么多,我的總結是,認知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所謂的認知也就是我們個人的價值觀,認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用一個文藝一點的表達是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財富就在哪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注意的廣度是有限的,一般也就在5-9個項目。所以,在我們的思維認知里,總是選擇性關注那些我們感興趣的或者認為對的東西,而對其他的東西給予忽略,或者用自己的一把尺子來衡量,是錯的,就給予抵制。
人與人的不同,就在于那些進入我們價值觀里的東西。
比如,有人覺得讀書有用,有人覺得廣交朋友有用,有人覺得保持外表漂亮就行,有人覺得關心時事是必須的等等。
我們最初的認知層次來自于我們的原生家庭,來自于父母的影響,從遺傳角度來說,會占到40%左右。關于父母的影響先來說個故事。
小時候母親對我們兄妹的教導是,除了學習,家里的家務活、農活每樣都要會干,母親的口頭禪是,誰也不能保證一輩子好命,即使有那樣的好命不用干活,會,總是比不會的強。母親是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不懂什么大道理,她的認知來源于她的人生經歷。
大學剛畢業那一年,我的工資少的可憐,在這個繁華的城市里,孤身一人,除了房租和日常用品,口袋里的錢所剩無幾。好在自己會做飯,我就在每月發工資時,把自己的油、米、鹽準備充足,平時買點菜就可以過得很好。經常還能省點錢去買點專業的書看。那時候經常慶幸自己會做飯,否則,吃飯的錢都要翻上好幾倍。
母親的認知給我的影響時,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的能力大于眼前的現實,準備著的不是浪費,而是信心、安全的保障。
有次與一幫婦女之友交流,其中,有位姐姐聽說我讓壯童鞋做家務非常不認同,她說,你準備讓他一輩子都要干家務嗎?我女兒我就不讓她干,啥都會了,一嫁人就得去伺候別人。
我在想,如果我也是啥都不會,那遇見書蟲爸爸這樣連餃子都下不熟的人,我們的日子該怎么過?
不管男人女人,會者不難,如果會做就不會有心里抵觸,就不會犯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消耗和矛盾。
另外60%認知層次來自后天的學習和影響。如果沒有后天的不斷學習,我們的認知會永遠停留在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或許這也是所謂家族命運輪回的原因。
而學習,除了修正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外,可以不斷接受和提高新的認知水平。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讀書、旅行、培訓、高人指點等等。
先來說說讀書,從我個人情況來看,這是我喜歡的,也是最省錢省力的一種方式,我們在書中可以體驗別人的人生,反省自己的行為方式,也可以拓寬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廣度,看到一些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理論。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我們會對書中的內容質疑的越來越多。一段文字,一段話,會讓我們掩卷深思良久。
為什么說旅行也是提高認知水平的一種方式呢?特別是對于孩子,在旅行中,看到很多人很多事,甚至是沖突,會引發我們的思考。舉個例子,平時我和書蟲爸爸會教導孩子要尊老愛幼,要有擔當,孩子會嗯嗯啊啊,也不知道他聽進去了沒有。今年暑假我們報團去張家界旅行,在路上轉乘的時候,人很多,一窩蜂地往車子上擠,其實,都是一個團的人,但是,因為是暑假,團隊人很多,車子的座位不夠,晚上車的人總得站著。
車子剛開動,就聽一男士大聲地喊道,請把位子讓給老人和孩子,男人們好意思坐著嗎?
剛說完,就看見一男士從位子站起來,邊站邊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沒看見,看見了肯定讓。
一旁的兒子偷偷附在我的耳朵上說,媽媽,喊話的叔叔真棒!
呵呵,這樣特殊事件的效果肯定比我和書蟲爸爸的嘮叨要管用。
或許,這也是旅行的魅力,在旅行中,我們看到的不同視野,在刺激我們大腦的同時,也在不斷調整著我們的認知。
培訓曾經也是我喜歡的一種方式,不同的老師會帶來不同的角度,有利于拓展我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而且很多培訓老師是專門研究某一個領域,收集了很多案例和數據,通過培訓也是可以對我們目前的認知有一定的啟發和引導。不過,可惜的是,現在的培訓行業水平參差不齊,經常是花了幾天時間安安靜靜地上課,一回頭,發現啥也沒學到的情況也很多。
而且,既然是培訓,必須要照顧到培訓課堂的氛圍,很多時候在作秀,干貨相對來說就少了。所以,相對于培訓本身來說,我更喜歡看培訓老師自己寫得書,干貨要比課堂上多很多。
高人指點,是指身邊重要他人,可以是我們的愛人、領導、導師、朋友等等,古話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壞人學咬人,估計也是這個道理。
在職場混的人都知道,如果我們身邊碰到能指點你,帶你成長,又能包容你的領導,估計要燒幾回香才能遇到一個。很多時候,因為職場是利益的關系,大部分只求出效益,能和諧共處,把活干完就不錯了。
但是,如果有幸遇到,對個人成長會很快,會對自己的認知水平有質的突破。
至于朋友和愛人,就更不言而喻了,《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因為嫁給了陳俊生,一句我養你,讓她放棄了職場,成為了棄婦。又因為有了唐晶和賀涵讓她獲得了重生。
說了這么多,懂了這么多,是不是我們就能過得更好?不不不,曾經有朋友戲稱,道理懂了千千萬,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啊,懂得和做到之間還有著千山萬水,但是,懂得了道理,有了愿意改變的意識才是最珍貴的。如果人一輩子抱著一個認知,不管跟誰碰撞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油鹽不進,總是以自己的尺子衡量他人,排斥異己,那么我們的認知水平會永遠停留在最初的階段。
人世間以豐富多彩而展現魅力,我們只有與鴻儒為友,與書香為伴,包容他人,不斷自省,接納外物,不斷調整和升級自己的認知,或許,我們的人生才會別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