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渾身沒勁,呆在家里不想動。接近中午,才想起是老公的生日,于是給味多美打電話想要訂個蛋糕,卻被告知,第二天才能送到。
有點失望,但考慮到兒子對生日蛋糕的癡迷,最終還是下了訂單——生日蛋糕趕不到生日,但至少是買了個蛋糕。
接兒子回家的路上,我說:“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你記得祝他生日快樂哦!”
兒子聽了,立馬激動地喊道:“哇,爸爸的生日呀!那有生日蛋糕吧?”
“很抱歉,蛋糕要明天才能送到。”我說。
“哦,明天到怎么行?爸爸生日是今天呀,過生日得有蛋糕呀,還要有蠟燭,我得給他唱生日歌祝他生日快樂呢。要不,我們?nèi)サ案夥抠I一個吧!”
“可是,我已經(jīng)下訂單了呀。”
“可是,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呀!”他很堅持。
被他認(rèn)真的樣子打動,我怎么好意思告訴他,生日蛋糕在我心里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形式呢?
話說曾經(jīng),我對生日蛋糕不是也充滿著無限的熱望嗎?總覺得點起蠟燭的那一刻,無比夢幻神圣。
只是,時間地流逝,童趣和浪漫都漸漸黯淡了,覺得過生日應(yīng)該有個生日蛋糕,但也只是形式上的應(yīng)該而已。
“好吧,我們?nèi)サ案夥堪伞?這么說時,我依然渾身無力。不過話一出口,卻覺得平添了很多輕松。兒子開心地蹦了起來。
周末的傍晚,華燈初上的城市,路燈映襯下的黃葉通透漂亮,車水馬龍的道路上,幾個并排走著的年輕人,臉上流露著周末來臨的歡愉…… 感冒帶來的不適竟然被抖落了大部分,步履越來越輕松,心情也越來越歡喜。
推開蛋糕房的門,香甜的味道撲面而來,反射著溫暖燈光的潔凈櫥柜里擺放著各式甜點,端著托盤的客戶在排隊結(jié)賬,小小的店面顯得有些擁擠,卻更加熱氣騰騰。
到廚房窗口取蛋糕,烤箱熱烘烘的氣息時不時撲到臉上,戴著高高的潔白的廚房帽的兩個姑娘,在很用心地為蛋糕擠奶油花、擺放水果裝飾,動作嫻熟而專注。
我想起韓國電視劇中的那個樂觀的敢愛敢恨的金三順,有點童話色彩的愛情故事,便又在腦海里重放。
傍邊的餐桌上,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在一小口一小口地品著抹茶蛋糕。同樣是吃食物,慢慢細(xì)品帶來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不急不緩中流露出來的從容優(yōu)雅。
蛋糕店的電腦出了些問題,結(jié)賬的時間拖延了20分鐘,店員很抱歉地說:“麻煩您等等,久等了!” 我微笑著說沒有關(guān)系,說真的,一點也沒覺得久。
的確,當(dāng)身邊的人、事、物上心間緩緩流動時,等待便不是急躁,而是成了一種享受。
低頭迎來兒子的目光,帶著一睹如何做蛋糕的滿足感。他沖我笑了。
我蹲下來,輕輕地?fù)肀Я怂@個時而吵鬧到讓我頭痛,調(diào)皮到讓我崩潰的小人兒啊,是你,一次次帶給我幸福溫暖,一次次救贖我于平淡枯燥的生活,讓我不得不隨著你無限的活力和輕快的步伐,去到生活的豐富與有趣里。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美國心理學(xué)家托馬斯·摩爾則認(rèn)為,當(dāng)舉動是出自情感,而不僅僅是的需要時,某種儀式感就產(chǎn)生了。
我確信,這一刻,在內(nèi)心油然而生的耐心與淡定,以及對周圍平凡而美好的一切的感動,于我來講,就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感了。
店員帶著微笑將包裝精美的蛋糕遞到了我手里,兒子開心地伸手摸摸蛋糕盒,仰著小臉問我:“媽媽,爸爸現(xiàn)在到家了嗎?”
顯然,他在期待下一個儀式了——一個在他心里溫暖莊重而重要的儀式。而我,也在他的帶領(lǐng)下,開始對接下來的生日祝福充滿了期待。
愛與溫暖,總是存在于不經(jīng)意的小事中。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失去了感受它的能力,如果身邊能夠有一個人,經(jīng)常拉著我的手,讓我穿過敷衍與粗糙,走進(jìn)愛與溫暖里,這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
心中反復(fù)涌動一句話:“謝謝你,親愛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