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失才,嘆后天教育之缺失。永康黯淡,責母親后天教育之不衡。古往今來,神童總是博人眼球,蕩漾他人心神,甚至拿之與自家小孩比之者比比皆是。
然而,神童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古仲永,因詩文卓絕被人艷羨之。今永康,因少年讀博被人另眼之。而深究詩文卓絕與少年讀博,這不過是人類進化史中,萬千優點中的一個罷了。
北宋時期,詩詞興盛,懂詞作詩之人令人艷羨,前途一片大好,加官進爵。那又如何?多少平民百姓,目不識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無憂無痛,甜美和諧。反觀南山下才華卓絕的陶潛,隱居鄉村,不為五斗米折腰,氣節雖保,卻在貧困交加中病亡。留下后人嗟嘆之。
分數時代,高考盛行,所謂會讀書之人得到欽佩,一路平步青云,扶搖直上。那又如何?驚人才華,按部就班,腳踏實地,日子平凡而充實,沒有大起大落,靜水中見清澈。再看學霸之下的永康,會讀書,得到眾人的渴羨,卻因母親的寵溺,生活不能自理,被高校勸退。今后的人生再無光亮,回歸平凡。
天才說,神童說,除了自古以來傳襲的好功利心理,還有各路媒體為博人眼球的招搖撞市。智力確有差別,總而言之,相差不大。且你在甲處的豐盈,丙處必有缺失。即使庸庸碌碌的平凡人,在生命的長河之中也有閃光的經歷。縱然才華橫溢的神童,在時間的點滴流逝之中也有斑駁的墨跡。
現時的風光是透支了未來的歡樂。此時的風采絕倫,也有來日暮暮老矣懷念當日之時。一代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轟動至今。然而令人惋惜的也是她凄涼的晚年。當她紅透上海之時,定不會想到美國一人孤苦細數時光。
天才不是人生贏家,天才是一時的風光,人生贏家是最終的微笑。天才得到一時的艷羨,人生贏家得到一世的傾羨。天才是一處的閃光點被無限放大,人生贏家是通身的幸福感染他人。
天才神童的橫空出世本就是泛泛之輩的自娛自樂。過好生命的每一階段才不辜負以光速流逝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