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一篇轉載的短文——《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朋友是位五歲孩子的媽媽,所以當我一看到題目時,還以為是給孩子講的童話故事呢,我被篇名里的“牽、蝸牛、散步”這種有趣的詞匯組合打動了。很快的,讀過短文之后,卻禁不住又讀了幾遍,十分受觸動。
? ? ? ? 文章很短,前后不過幾十行,說的是上帝派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蝸牛已經盡力爬可是每次只挪那么一點點,我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可是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還是努力地往前爬......我感嘆上帝為什么要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可是上天一片安靜,沒有回答。于是我也不管,任蝸牛自己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可是在蝸牛的后面,我聞到了花香,聽見了鳥鳴,感到了溫柔的微風,看到了漫天的星斗多亮麗!文章的結尾是:“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 ? ? ? 這個小故事立即讓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在她成長的十年中,她就像這只小蝸牛一樣跟著我,我經常會耐不住性子的為她所做的一些錯事吵她、吼她、喋喋不休的教育她,可是她總是像這只小蝸牛一樣慢慢的在我后面爬,甚至非常寬容的對待我,從不會像我對她那樣擺臉色、發瘋一樣的訓斥,甚至氣急了還打上幾巴掌,僅僅是在我對她做出如此失去理智的行為之后,用抱歉的眼光回望我,那里面分明是:“人家已經盡了全力了嘛!”
? ? ? ? 放平心態回想起來,在孩子長大的十年里,她讓我聽見了世界上最為動聽的笑聲,看到了最為清澈的目光,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牢固、最深厚的依賴。跟著她,我重新玩了一遍我兒時沒有玩過的游戲,讀過我沒有讀過的童話,感受到了真正的純真和善良。在為她建立生活網絡的過程里,我也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變得堅強、理性、克制、成熟。世界上有許多褒義的詞匯,比如真摯、信任、坦誠、寬容、忍耐......對于成人的世界來說,或者陌生,或者遠離。或者早已失去實踐的行為,可竟是這個像蝸牛一樣的孩子,借著上帝的安排,慢慢的把這些美好重新帶回到大人的世界里。
? ? ? ? 我把文章讓孩子看,當她看到“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努力往前爬......”的時候,對我說:“媽媽,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兒的時候,我想哭......”孩子還小,她還在為蝸牛的辛苦而感傷,而我卻更加自責,我何嘗不是逼著孩子做這只小蝸牛呢?身為父母,我為什么不能放慢一點腳步呢?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慢慢體味生活的細節,從沒玩沒了的煩躁中探出殼來,靜靜和她一起感受這世界的安靜和美好呢?
? ? ? ? 文章的作者是臺灣作家張文亮,在書的內容簡介中講的卻是另一個角度的事。“全世界有一種東西,重復地承受高溫然后冷卻,再予高溫,又冷卻,也不會變質變碎,那就是蝸牛的殼。”我覺得,這是在說孩子的心。
? ? ? ? 這個小故事,成就的,何止是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