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把時間花在哪里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2.找到中心和責任,就不會混亂;
3.情緒會導致混亂,心亂了,一切都亂了,修好自己的心;
4.成為事情的創造者,而不是抱怨者,經歷了一些不容易才會想去改變;
5.苦難就是苦難,不值得贊頌,不能只關注苦難本身,要關注苦難是否帶來美好;
6.演講不要禁錮在文字里,臨場發揮更有能量;
7.要掌握圓融平衡,不要絕對化;
8.演講的目的不是壓制性地讓人接受,而是引發別人思考;
9.每個時代都有糟糕的地方,每個時代也都有紅利;
10.夢想跟責任有關,責任跟愛有關;
11.觀點過于偏激容易樹敵,要學會圓融地化解問題;
12.沒有沒問題的時代,有問題就會有人才的出現;
13.“道”沒有好壞陰陽,感受存在being的美;
14.成為演講家的目的是為了贏得掌聲,還是為了給別人帶來更大的空間?
15.未來社會需要有正知正念有信心有心量有能力的人;
16.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考大學,大學之后躺平才是對人生極大的浪費;
17.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空對有;
18.所有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都是學習,不是只有學校的知識才是學習;
19.父母的控制和要求會影響孩子天賦的發揮;
20.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求孩子能做到;
21.苦難本身沒有意義,經歷苦難以后有所成長才有意義;
22.把過程活好,不要總活在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里;
23.要多維度地去做教育,不要只局限在成績和考學上;
24.可以用示弱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25.真實表達有力量感,但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要調整到雙方都能接受的頻道;
26.要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力量;
27.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28.先跟生命連接,空掉自己,感受對方感受,多些共情,多看對方優點;
29.物極必反,紅燒肉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孩子的生活中不能只有學習成績;
30.很多事情做了才有機會;
31.具備人品和能力就不缺工作機會,擁有德行并能解決問題的人就是人才;
32.難事必做于易,大事必做于細,無論大事小事背后都有“道”;
33.要為自己的人生去創造,去做了才會有新的朋友、新的機會、新的空間;
34.自律是別人教不了的,實在改不了就承擔自己的責任;
35.通過“愿”來實現自律,悲天憫人,承擔責任,克己復禮;
36.可以借培養上課的專注力來修自己的定力,也可以把學習當娛樂;
37.學習不是用來競爭的,學習是用于創造未來的;
38.大方不計較的人人緣好,心思過于細膩敏感的人會有人際關系問題;
39.人生最寶貴的是時間,珍惜青春,在花季的時候該綻放就綻放;
40.玩不是壞事,會玩的人也會學;
41.英語學習技巧:大量閱讀,培養語感;尋找規律;信心confidence,耐心patience,恒心persistence;
42.中國人喜歡把重要的話放在后面:不過、但是、然而,前面會有很多包裝、鋪墊;英語是把重要的放前面:first name+surname,road+city,when/what/how/who;
43.通過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模式,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44.面對問題就是在解決問題;
45.先接受緊張,接受改變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