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組了個局,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其中有位某著名高校研究生,張口閉口“我們XX大學”,席間有學校一般的朋友聽了很不開心,直言他姿態高傲,似乎有些看不起人。
東道主給我遞話詢問意見,在一群聰明人當中,我淡淡地說:有些人注解了學校,有些人則只能靠學校注解。
夜里無意間復盤到此事,有兩個新想法不由得我虎軀一震。
一是敏感脆弱性。拋開講話者本身的態度不談,我們這些普通學校畢業的普通學生是不是有些敏感過度,更深層地看,是不是恰是我們對于學校這回事太介意又太自卑了。
二是對炫耀內容的警醒。我問自己平時最愛炫耀的事情是什么?上次提到這些是跟誰,在多久之前?
02
上次跟人炫耀是在一周前,對著同事洋洋灑灑地講述一年前的招聘面試自己是如何一騎絕塵地贏得了評委們的青睞。
最喜歡的炫耀是寫文章。內心里也知道文章寫得馬馬虎虎不值一提,因此在炫耀的時候從不談質量,只是大言不慚又假裝云淡風輕地說:沒什么,寫了十幾年而已。
讓我心里咯噔一下的,不是消滅炫耀打到狂妄,而是悲哀。
原來我目前能炫耀的只有十幾年前開始的寫作和一年之前的面試。
原來這十幾年來,除了寫作,我幾乎沒有培養起其他能拿得出手的長期愛好和良好習慣。
原來工作一年了,我在本職崗位上并沒有做出什么更值得驕傲的成績,以至于念念不忘的輝煌還停留在一年之前。
表面上的繁花似錦并不能掩蓋殘忍入骨的事實:我進入了成長停滯期。
03
這種停滯感,在我最為驕傲的事情上尤甚。
已經很久,沒寫出一篇讓我比較滿意的文章了。很多時候發布文章都是帶著羞愧之心,心想著這般狗屁不通、主旨全無的文章讓別人看了是不是在浪費生命,而我所謂的堅持又是不是在制造垃圾。
思緒飄移到了學生時代。每天無拘無束地醒來,不慌不忙地騎行到圖書館,找個距離插座近的位置坐下,接杯熱水,打開電腦,或者行云流水地敲擊鍵盤,或者一絲不茍地看書記筆記。巔峰狀態的時候,恨不得不眠不休,瘋狂記錄下激蕩飛揚的觀點和文思泉涌的文字。
一兩天就能產出篇深得我心的作品,更遑論篇數。讓遠方的同學嘖嘖驚訝,好奇地詢問:你寫一篇文章要花多久,怎么有那么多想法?
工作后,我說自己忙了,有更高寫作要求了。停更了公眾號語音,文章數量也在保證質量的幌子下江河日下,連一周一更新的頻率也趕不上。
我看到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寫作群體中,他們寫得輕松還有些意思,這讓我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有更多人成為寫作者或者希望成為寫作者,這說明了自己早期選擇的明智和長期堅持的價值;而難過的是看到他們下筆如有神助,更對比出自己仿佛便秘般的文字,好吧,確實是那個詞,江郎才盡。
04
關于寫作,我有了“盛名之下”的束縛和畏首畏尾的筆觸。
因為寫得早知道的人多,有了不能拾人牙慧的包袱,即使難以避免;因為深知白紙黑字鑿鑿有據,恐被有心人瞧見了施以惡意,在闡述觀點、表達態度上打了太極,總是給出模棱兩可的說法,不自覺地優先考慮給文章留出可解釋的空間。
江湖上的少俠們什么時候進步最快,最絢麗璀璨?
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倚老賣老,而是初出茅廬時的渾身是膽。
不是開山立派后的固步自封,而是一往無前里的青春朝氣。
不是祈求命運從而坐以待斃,而是絕不妥協始終再試一次。
想要寫好文章,哪有什么靈感才華,不過是每日提筆中的一絲僥幸。想要把觀點分享給更多人,哪有什么前無古人,不過是自我精進的必由之路。想要更多維地感知世界,哪能在舊框架中找個舒服的姿勢隨即躺下。
我所期待的是在熟悉的領域里走向精通,在陌生的領域里開疆拓土。
我的行動,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