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荸薺是冬季我最喜歡吃的水果。
說水果并不確切,因為荸薺也就是馬蹄,其實也算是一種蔬菜,現在常用的方法是剁碎和豬肉餡糅合在一起,拌入適量鹽味精山芋粉,入油鍋炸至金黃色,這樣的肉丸香而不膩,爽口也下飯,孩子們非常喜歡。
我卻獨愛生吃。
童年的記憶會陪伴人一輩子。小時候,冬季少見水果,而母親經常會買上一大筐荸薺,洗干凈了,自己用牙齒啃掉皮,露出雪白脆嫩的果肉,一口下去,飽滿甘甜的果汁頓時溢滿嘴巴,越嚼越甜,百吃不膩。
現在依然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不再用牙齒去皮,而是一個個用小刀削皮,洗干凈后,依然是一口一個吃掉一大盆。
荸薺的功效毋庸置疑。在這樣的換季時候,常吃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潤肺,也非常適合于緩解咽喉腫痛,感冒發燒帶來的不適。
常說不時不食。你忽然的迷戀某樣食物,定是它含有彼時身體需要的元素,潛意識發出信號去尋找。所以我會這段時間天天都吃上一盆荸薺,吃得心滿意足,無比享受的,往年極其容易上火,得口腔潰瘍的,今年都不曾有過。
應該說這水果口味是從小到大都沒有變過的,不像注水的西瓜打藥的橙子;不酸甜的番茄干巴巴的黃瓜,吃得你懷疑味蕾和人生。因其容易栽種,江南的氣候也利于生長,上市也能賣個好價錢,相對水果有點小眾,相對于蔬菜呢,又有些高端,所以未曾經歷大起大落而變得面目全非過。
我曾經試圖將這樣好吃的果實推薦給老大,老大吃了一個不是很喜歡;再推薦給老二,老二嘗了一口也就那樣,我終于知道,自己的口味不一定如遺傳密碼一樣可以傳給自己的后代,正如她們喜歡的,我未必會喜歡。
只有童年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姐妹以及小伙伴,才會與我一樣對某樣食物有相同的情結和愛好,才會吃起來覺得勝過山珍海味,一個接一個的停不下來。
當現在的味道和記憶中的重疊,你會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樂,當時的場景瞬間就是歷歷在目,恍如昨日一般。
那座熟悉的小花園,有著南方民居特色的石雕,坐上去咿咿呀呀的小竹凳;那狹長悠遠的過道、縱橫排列的橫梁,還有那磨著黃豆的大大的石磨;僅僅因為混合了荸薺的甘甜,而一幕幕一場場閃現在眼前,交錯揉雜著現時的時空,有時候,真的分不清你是快樂于食物帶來的滿足感,還是滿足于昔日重來般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