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高峰期地鐵一如既往的擁擠,我側(cè)身擠入車廂中部,找了一個稍微寬松點(diǎn)的位置扶穩(wěn),拿出手機(jī),一只耳朵塞上耳機(jī),接著昨天的電視劇看起來。
電視劇沒有讓我看進(jìn)去,倒是被對面椅子上的兩位阿姨的對話給吸引了。
我把手機(jī)消音,眼睛盯著屏幕,耳朵卻豎著聽兩位阿姨的對話。
……
“上兩個星期還特地帶他去看了人家姑娘。”
“是我說的那位小裴?”
“就是她嘛,那姑娘真不錯,長得眉清目秀又斯文……”
“這姑娘是沒得挑,長得好,人品也好,關(guān)鍵是人家是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多少人找對象就像找這樣的嘞,帶孩子有經(jīng)驗(yàn),假還多。”
“就是啊,當(dāng)天他們還約著去看了場電影,我想著這回應(yīng)該會有戲吧……”
“怎么,又沒成?”
“后來聽說約著見了幾面,又吃過幾次飯,不知道怎么沒戲了”
“那是為什么?總得有原因吧。”
“不知道。以前相親吧,兩個人沒有看對眼都還有個說法,現(xiàn)在估計(jì)是相太多次,都油了,什么也不說,問多了就說沒緣。”
“哎呦,緣分這東西那都是虛的,什么有緣沒緣的,娶回家過日子還不都是那樣?!”
“就是呢,我跟他姑姑還商量著,要不在老家找一個,條件差點(diǎn),書讀得少點(diǎn),咱們不嫌棄,只要他肯結(jié)婚就成”
“你也不能這么著急,也得你兒子入得了眼才行。”
“再過兩三年就奔四了,能不急么,我有時候就想啊,但凡他肯結(jié)婚,不管跛的瘸的我都能接受;結(jié)了婚感覺不好,離了也成,好歹咱結(jié)過婚。不然我這當(dāng)媽的都感覺沒臉出去見人。”
“你這想法也不對哈,怎么就沒臉見人了呢。”
“我也就這么一個孩子,你是不知道我這操的心,老一輩人雖不多,到底還是有兩個管事的人,糊涂起來就埋怨我對孩子的事不上心,給斷了這一脈的香火。其他人雖然不關(guān)他們家的事,知道的還好,不知道的不知道怎么嚼我家舌根子,說我家兒子有毛病嘞。”
“這是你自己想多了,你兒子工作、人品、身體狀況那都是好的,人家不可能說什么的。家里也就兩位太爺,在鄉(xiāng)里,一年又見不了兩面,你也別往心里去,我看到合適的再給仔介紹”
“哎,我這當(dāng)媽的心,這事都成了我的一個病,一想到就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
我放眼往周圍一瞄,這兩位阿姨聊的歡快,聲音越來越大,完全沒有注意到圍著的一群跟我一樣偷聽的人。還想再聽下去,可惜下一站就要到了,我不得不一步一步的側(cè)著身子往門邊擠過去,隱約還能聽到那位阿姨的嘆息聲
這聲嘆息所包含的心情我能理解,卻也無法理解。
能理解的是從同樣一顆當(dāng)媽的心。從孩子出生之后,會一直持續(xù)到閉上眼睛,孩子永遠(yuǎn)是媽媽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牽掛,為他把心操碎都是甘愿的。
不能理解的是這位媽媽過激的態(tài)度。要知道,在一個家庭中,女主人的情緒必然會影響著全家人的心情;媽媽的處事方法勢必會影響家人的判斷。這位媽媽如此的著急,兒子怎會沒有壓力,怎么感覺到幸福,但是婚姻又豈能兒戲?
無法想象,兒子真的如這位媽媽的愿,隨便遇到一個人,隨便結(jié)了婚,隨便離了婚,以這位媽媽如此操心的性格,怎么可能再有機(jī)會過好自己的后半生,這個家庭將是怎樣的不幸?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視頻,飯桌上,已經(jīng)成年的兒子問父母:“如果我到四十歲還不結(jié)婚,你們會不會催我。”
母親回答:“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我們當(dāng)然不能逼你。”
“如果我喜歡的是男孩子呢?”
父親停頓了一下:“這是你的選擇,只要你自己覺得幸福我跟你媽媽都支持你”
視頻后面一片點(diǎn)贊聲,網(wǎng)友們喊話:“爸爸媽媽,你們還缺孩子么?”
可見平凡如我們,到了適婚年齡,不催婚的父母不多。但也不是沒有。
我的一位女友,家中老幺,排第三,父母老來得女,最為膩愛。她年近三十,卻堅(jiān)持不婚主義。自從表明態(tài)度,家里人從來沒有給過壓力,反而讓她瀟灑的辭職,放手任她飛。女友去澳大利亞留學(xué)兩年之后,已經(jīng)游遍了半個地球,然后幾個朋友一時興起,創(chuàng)辦公司,居然做得風(fēng)生水起。
每天圍著老公孩子轉(zhuǎn)的我,翻看朋友圈,欣賞著她穿著各式中國旗袍與各國美景、美食、美人的合影,由衷感嘆:真是一個活得漂亮的姑娘。
羨慕卻沒有憧憬。生活之于她是活出自我的精彩,之于我,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陪伴,是在家人身邊的溫暖與笑顏。
婚與不婚,不必催。一家人,感受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