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假期來了。清明三天小長假,怎么度過呢?
方先生被導師抓去當苦力,于是第一天我也只能與學習作伴,看了一天的統計學書籍,雖仍舊迷迷糊糊,但內心并不拒絕。畢竟,現在深刻認識到數學和統計知識是基本素養。晚上提前給自己放了假,看一集《向往的生活》幸福感爆棚。

最近最愛的綜藝,沒有之一,從第一集就喜歡上了。慢悠悠的節奏,自給自足的農家生活,三五好友加上一桌美食,其樂融融的氣氛令人倍感溫馨。和節目里邊大部分嘉賓的感受一樣:蘑菇屋里的生活讓時間變慢了。遠離了快節奏和充滿焦慮感的現代生活,剩下的就是「天人合一」的自在人生,可以盡情享受家人朋友以及美食帶來的喜悅和寧靜。
向往的生活,是有朝一日能有「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愜意時光,是歷經風雨之后平靜的人生,畢竟這樣的常態更適合老年人(我們可是朝氣蓬勃的「中年人」,自稱青年怕是會被零零后恥笑),都還沒走出象牙塔體驗北京高昂的租金,怎能輕易憧憬起「廢柴式」生活呢。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假如閑適作為一種常態,結局難免淪為枯燥的重復。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讓自己忙起來,哪怕營造一種假裝的充實感,用忙碌的生活對自己說現在的努力是為了一個有希望的未來。北京是個讓人喘不過氣的城市,最近上班擠公交心力交瘁,無比消磨意志,想著畢業后才不要留在北京。但下一刻,又會無比留戀這個你愛恨交加的城市,比如只是因為北京的春天和繁花似景的公園。
假期的第二天,趁著好時光,和方先生相約去朝陽公園玩耍。首要大事去超市大采購,一輛小黃車,一輛摩拜,出發嘍。說到共享單車,朋友打了一個比喻——「小黃車就像蝗蟲」,哈哈還蠻形象。ofo、摩拜、小藍、小綠……北京的大街小巷,男男女女,人手一輛自行車飛馳在北京城,遇上紅燈就是另一種交通堵塞。
童年時候,自己也有一段每天和小伙伴騎自行車上學的時光,那時膽大單手、雙手放開都不在話下。后來我慢慢長大,曾經的坐騎也積滿灰塵,以至于后來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它就被賣掉了。在我家這座三線小城,也幾乎見不到自行車的蹤影,它被日漸增多的汽車代替。但在北京,在共享單車流行之前,自行車就是很多人的日常交通工具,也時常能在馬路邊見到修車大叔,而且生意似乎都不錯,這或也屬于「北京現象」。
轎車與行走,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因為你是窮人,所以你買不起車子。所以應給巴士設立專門通道,另一邊則是昂貴的豪華轎車,且不說巴士其實能有更大的空間存儲行人,它比地鐵的成本更小。……擁有良好有序的公共空間將使我們擁有更快樂的生活。——From TED《為什么巴士體現了一種民主實踐》
再多的公交暫時也無法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而在中國,窮人與富人的差距也不僅僅是買不買得起車可以體現的。但想象一下,當有一天沒有搖號、限行、交通堵塞,乘坐公交,騎車出行和開車一樣普遍,那時候我們的社會必定已經前進一大步了。突然想起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未來哪還有自行車,車兒都在天上飛呢:-D
采購完畢后,直奔朝陽公園。人很多,不時看見一群大小孩子撒歡兒跑,空氣里彌漫著青春荷爾蒙的氣息。很快,我們也找到了一塊不錯的草坪,鋪開餐布,脫掉鞋子,蹦蹦跳跳后大快朵頤。

我們生機盎然的小綠布
周圍還有一簇簇的小團體,或席地而坐,或和我們一樣帶上了小餐布,聽歌、打牌、聊天,當然少不了零食。看到了很多的帳篷,羨慕,當即決定下次自己也要來一次野營之旅。輕松的下午時刻,以往都只有我一個人在那感慨美好時光,想不到此次方先生比我還興奮呢,說了好幾次這樣的生活真不錯。

不負好春光
北京的春天很美,適合出游,和家人、朋友。加上上次的元大都賞花,這樣的短途旅行今年是第二次了,是時候給自己安排一個 2017 年長途旅行了。2016 年畢業,算是告別一個階段,去了挺多城市。旅行的意義是什么?就像問你為什么要寫作一樣,沒有標準答案。認識自我,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聽起來多么虛無縹緲,但誰說不是呢?
對我來說,在美國學習、工作的那幾年最大的收獲是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原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很膽大,到了美國之后才發現并不是。在一個新環境,走出了舒適區,你的所思所為會讓你認識到真正的你是什么樣的。
談起在美國的那段生活,在一次聊天中吳老師這樣說道。旅行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再是熟悉的街道和生活,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如何與人交流,如何面臨文化差異,遇到問題怎么處理,暴露出的都是你最真實的狀態。「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和他/她一起去旅行吧」,此言不無道理。
旅行,絕不應該是盲目追尋攻略上的熱門景點,留下一些大同小異的游客照。這個城市有屬于你的故事才算真正來過。在四川,第一次見到方先生的家人,以為煙雨江南是我心中的最潮濕之地,想不到還有更甚者如成都,而九寨溝美景帶來的震撼是任何豪華大片都拍不出來的。香港之行不得不提在澳門碼頭苦等十二點的慘痛經歷。參差不齊,乃人生百態。旅行的意義在于體驗更多差異。下一站,內蒙、臺灣、日本……
后記:
清明節,遺憾又沒能吃上家里的清明粿,( ̄△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算起來已經有五年沒吃上了,聽起來好悲慘的樣子。
咳咳,又是一片姍姍來遲的文章。見諒嘍,畢竟初稿寫完后還需要時間修改。大部分時候都在寫自己,雖盡量誠懇但又無法赤裸裸自我剖析。或許下次可以試試跳脫開「我」的生活,寫一寫周遭的世界和陌生的人。恩,努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