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復雜系統越中心化,越簡單系統越呈現去中心化
李沁福(上海綢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trustsone)
這是生物進化史告訴我們的結論。
現在去中心化是個極熱網絡詞語,基本是言區塊鏈必言去中心化。區塊鏈是否必須去中心化?包括區塊鏈應用在內,在更廣泛角度討論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將具有更加重大意義。
為了論述去中心化,首先要有一個定義。網絡上去中心化定義很多,基本是對互聯網的現存的一些新事物的概括,或者是區塊鏈所描繪的情景的總結。甚至本來是中心化的,為了新事物自圓其說而描繪為去中心化。這樣狹隘混亂的定義并不能給事物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這里嘗試先下一個去中心化定義:從詞義理解,簡單說就是去掉中心,使之沒有中心??梢岳斫鉃槭且粋€過程或一種現象。概括來說:一個存在多個個體(網絡是由多個節點構成的系統)的系統,如果每個個體的運行或部分功能需要通過一個或幾個相對固定的個體來實現,則為中心化的系統,反之,如果每個個體運行或實現功能均不需要通過一個或幾個相對固定的個體來實現,則為去中心化的系統。去中心化表現出來的特征:把該系統分割開來,仍可以組成類似的系統。
需要說明的是,這應該不是一個完善的最終定義。下面分析的每種現象都非常復雜,仍需要不斷完善。
中心化可分為兩類,內在的中心化,外在附加的中心化。不管內在外在,中心化還具有強中心化和弱中心化之分。為了明確表述,我們將橫向以宇宙為背景,地球為主場??v向參考數億年生物進化史,由于篇幅限制,必然是簡述,但期望有個明確的結論給予我們指導。
首先,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恒星系統,包括1500~4000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它的可見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100億倍。太陽系以及所有銀河系里的恒星系等星球均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受到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強大引力控制,是一個高度中心化的系統。對于銀河外宇宙中的星系,數據顯示絕大部分星系均是星球圍著星系中心在旋轉。即宇宙中絕大部分星系都是中心化系統。
觀察太陽系,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八大行星受到太陽的萬有引力控制而沿著基本固定的軌道圍著太陽旋轉,太陽的質量占據了太陽系的99.86%,是以太陽為中心的強中心化系統。
另外太陽系有一個外在中心,即是銀河系中心黑洞,強大的萬有引力使整個太陽系圍著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太陽系外在的中心。這種中心化系統有個特點,即中心有種單一的強大引力把各個星球吸引過來成為一個整體系統。
地月系統是以地球為中心,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以自轉軸為中心繞自轉軸自轉。另外地球本身以地核為中心,向外擴展為多個圈層。
現在回到地球表層上,人是地球表層生物的統治者,其他占據相當部分的生物都受到人類的影響,或滅絕或遷移或被迫在人類活動的社會中生活,所以地表生物是個中心化系統,人是地球表層生物的中心。
從單個人的有機體構造上看,人體有九大系統即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運動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與太陽系九大星球一樣,巧合?),其中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最復雜的系統,由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內臟神經。腦神經支配頭面部器官的感覺(視覺,嗅覺,聽覺,味覺)和運動。脊神經由脊髓發出,主要支配身體和四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內臟神經,主要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循環系統)和腺體(內分泌系統)。調節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動。隨著研究深入,表明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把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兩大調節系統統一起來構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調節的和控制機體生理活動的動態平衡。即人這個有機體是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為主中心(主中心又有多個子中心)的有機體。其他系統也有自己的中心,比如心臟為心血管系統中心,肺為呼吸系統中心等。即人的有機體是以神經內分泌系統為主中心,其他系統各具一個或多個中心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反饋的多層次強中心化系統。之所以為強中心是因為有主中心且有互相緊密聯系制約反饋的多個子中心及子子中心。不但是人,地球上所有高等哺乳動物都是與人一樣由九大系統構成的強中心化動物。另外在這強中心化系統中,也存在一些去中心化的群體,比如人體內的細菌,有益生菌和有害菌。有些細菌可以幫助人體構筑免疫系統,有些可幫助食物消化并改善宿主的微生態平衡。并且去中心化菌群存在于從高等到低等的所有動物身上。
從外觀上人是由大腦控制和指揮著人的四肢和軀干的運動,感覺,語言等行為,是以大腦為中心的強中心化高等動物。另外,人的行為特征具有目的性,可以適應環境,改造環境。我們可以根據中心化定義抽象出另一種定義:把具有明確目的性,行為非隨機的特征叫中心化行為,把不管有無目的但行為完全隨機的行為特征叫去中心化行為。因為根據前述中心化定義,行為是受到目的這個中心制約的,因此具有明確目的的行為是中心化行為。而如果是盡管有目的這個中心,但行為隨機即是不受中心控制的,當然是去中心化行為。一般人的行為是在絕大多數時候受大腦指揮控制的中心化的行為。而且人有多種需求,每種行為有每種目的,我們稱擁有種類越多的目的的行為,為越強(化)的中心化行為。人的各種行為以各種目的為中心構成人這個有機體的外在中心化系統。(同時人的行為也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并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比如人有七情六欲的多種目的的行為。維持人有機體的生理需求的行為比如吃飯睡覺是基本的行為,目的是維持有機體的生存成長,這是主中心化目的。在滿足此基礎上才有更多比如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行為,更多的精神追求行為等次中心化目的。所以人的行為也是多中心有主次的強中心化行為。
黑猩猩與人類比較接近的高等動物,黑猩猩能辨別不同顏色和發出32種不同意義的叫聲。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于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其構造與人類同是強中心化的。其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更近似于人類,具有次于人類的行為次強中心化特征。觀察表明地球上除人外的其他動物,越高等的動物機體構造和行為中心化越強,越低等動物構造和行為越表現為去中心化。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受大腦控制的去中心化的人會是什么樣子?
總結有兩類強中心化,一種是類似太陽系,中心太陽具有占主導地位的強大引力,使太陽系成為一種強中心化系統。另一種類似高等動物有機體,有主從關系的多個中心多層次相互聯系的強中心化系統。
考察下低等動物,海綿動物也叫多孔動物,是結構最簡單、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海綿動物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把海綿動物切成幾塊,每一塊都能獨自生活,并繼續長大。可見海綿是去中心化動物。當代科學家新的研究指出海綿動物是地球上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當然也是人類祖先。與海綿類似的還有海星,???,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梢钥吹?,海綿,海星,??榷际堑偷葎游铮瑯嬙於际侨ブ行幕?。它們的行動緩慢,行為簡單隨機,表現為去中心化的行為特征。
對于植物,多數植物被砍斷,或折斷一根樹枝插入泥土可以存活,這些均表現為去中心化特征。植物的等級當然低于動物。
我們分析排除環境條件 遺傳物質 信息傳遞等外在因素,即沒有分析這個物種為何是簡單動物,僅分析物種自身呈現的結構和行為特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初步結論:低等物種表現為去中心化,而越高等的動物呈現出越強中心化。但中心化里包含有去中心化群體。
下面從群體的角度看下中心化程度
首先,植物,對于一塊草原來說,我們當然認為草原上的草是去中心化的。同樣對于一片森林,盡管可以有分層垂直的喬木灌木草等分布,但也明顯植物們是去中心化分布的。
其次,對于低等動物,比如成片海葵,成群海星,并沒有一個中心化的頭領存在,也是去中心化的。
螞蟻蜜蜂等社會化昆蟲群體具有弱中心化特征,以螞蟻群體為例,蟻后只負責生育,為弱中心,雄蟻負責與蟻后交配,工蟻負責建造巢穴采集食物飼喂幼蟻和蟻后,兵蟻護衛功能。螞蟻之間通過信息素溝通,地位對等,但總體螞蟻的行為和活動范圍以蟻后為中心。
而對于更復雜的高等動物,通常捕食者為了捕食結成群,食物的分配規則把捕食者群體分成具有等級劃分的中心化群體,比如狼群有頭狼和等級劃分。被捕食者為了逃避被捕食也結成群。野牛群有頭牛,馬群有頭馬,羊群有頭羊,以及黑猩猩群體等,這些動物群體在覓食、防御、棲息和遷徙中具有的"分工"和"協作"等"社會行為",都是受適應環境、生存競爭等自然規律支配的純粹生物現象。
這些動物群體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均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而具有覓食,繁衍,防衛功能,實現的功能并不復雜。具有或弱些或強些的弱中心化特征,與他們在生態位上的地位,自身生活習性,生存環境,體型大小能力等因素有關??傮w來說,從海綿,海星到昆蟲等低等動物到各種脊椎動物哺乳動物等高等動物,呈中心化增強趨勢,對于個體和群體均如此。
考慮一個由植物和動物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在一定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常見的有海洋生態,森林生態,濕地生態等。一個森林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主要有陽光,水,空氣,土壤,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微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來自陽光的能量,不僅養活了植物自己,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消費者(食草動物及捕食者)動物直接(食草動物)或間接(食肉動物)以植物為食,所以叫消費者。植物和動物的尸體及落葉被細菌,真菌分解,其中有機物被分解成簡單物質,歸還到環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此構成生態循環。其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
我們把森林生態系統各部分單獨來分析可看到,每一種非生物成份水,空氣等,它們的構成相對最為簡單,水是水分子構成,空氣是各種氣體分子構成,宏觀上是均一的,沒有中心的。生物成份樹林,草和樹的根部在哪里是固定的,樹與樹間主要爭奪的是陽光,但陽光是充足的,雖然有個別種類草或樹龐大,侵占了周圍其他草或樹的陽光,但對整個森林其他植物,基本沒有影響。森林生態中各種草和各種樹都是去中心化存在。分解者細菌群和真菌群也是相對簡單的構造和功能,也是去中心化的存在。消費者食草動物和捕食者,單個動物有機體是中心化的,動物為了生存常常組成一定社群,社群中通常有等級,有頭領,呈現弱中心化的狀態。所以一個生態系統分部分析的話,也呈現出越簡單越呈現去中心化,越復雜越中心化的現象。這樣的生態系統特點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形成一種動態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多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越強。但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
但對于生態系統總體,詳細分析是很復雜的一個復雜系統,為何能夠去中心化存在呢?原因解釋:雖然生態系統構成中消費者身體構造是極其復雜的中心化動物,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不簡單,但這種復雜作用是經過億萬年進化后形成的一個程序化的已經相對穩定的技術,并且主要是整個生態系統各組成生態位之間的關系相對簡單。如上的生態循環行為路線是,陽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每一級功能行為簡單,比如生產者吸收陽光產生有機物和能量,消費者分為捕食者和食草動物,一個永遠在尋找食物捕食,一個永遠在躲避被捕食且尋找植物。兩者共同進化,實力相當。維持一個相對簡單的動態平衡,即便某一級物種種類再多,但總體行為路線不變。其次,各生態位上的物種共同進化能力相當,各物種生產力水平相近且較長期維持相對不變,則生產關系也基本不變。各物種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并沒有一種居于支配地位的,可以影響或改造整個生態環境的物種。因此生態系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
但是對于某一個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仍然需要有中心化的機構來監管內部的失衡和外部的入侵。比如對于生態系統的外來物種入侵。外來物種入侵可分為三種,有意引進,無意引進(隨貿易、運輸、旅游等活動而傳入的物種),自然入侵(靠自身的擴散傳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而傳入屬于自然入侵)。外來物種入侵將造成生態災難。
自然入侵典型的有薇甘菊, 薇甘菊為草本或灌木狀攀緣藤本,是世界十大有害雜草之一,被稱為“植物殺手”, 薇甘菊生長快速,能快速入侵、蔓延絞殺臨近植物,使它們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終將這些植物“絞殺”至死。薇甘菊在秋冬時溫度低于20℃就會進行有性繁殖,其種子相當微小,瘦果黑色,冠毛白色,每籽粒不過0.1毫克,可隨風飄流遷移到遙遠之地,乘風傳播擴散其種子是薇甘菊廣泛入侵的重要原因。
無意引進的美國白蛾,2006年3月以來,一種小小的昆蟲在北京引發一場人蟲大戰。這種讓北京如臨大敵的小蟲,就是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物種——美國白蛾?!懊绹锥赀m生范圍廣,繁殖力特強,一頭雌蛾一次可產卵800至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萬只,最多可達兩億只以上。而且傳播途徑多,如無有效防治,勢必造成迅速蔓延。”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鐘寧說,“最具危害的是,白蛾具有暴食性,可將成片的樹林樹葉橫掃一光,造成部分枝條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稱之為無煙的火災。此外,被害樹長勢衰弱,易遭其它病蟲害的侵襲,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p>
為了剿滅白蛾,北京除增設測報點嚴密監測外,還籌集了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防控。計劃使用飛機防治450個架次,防控面積45萬畝;計劃繁育10億只周氏嚙小蜂,它們是美國白蛾的天敵。此外,還將與津冀遼3省市聯防聯治。
有意引進的如著名的澳大利亞兔子事件:1859年,一位農場主來到澳大利亞,他放養了帶來的20余只兔子,由于沒有天敵,1926年,全澳洲的兔子數量已經增長到創紀錄的100億只,成群結隊的兔子貪婪地啃吃青草,各種灌木和樹皮,打洞啃吃樹根,使成片的灌木叢和樹林變得一片枯萎,直接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據統計,因為兔子,澳大利亞滅絕或近乎滅絕的動物有幾十種之多。
為了抑制兔子的擴散和繁殖,澳大利亞用盡了辦法,從傳統的獵殺,到釋放毒氣,還引進天敵狐貍,動用空軍播撒毒藥,進行空間戰和化學戰,同時修建了總長超3000公里的籬笆等,每一年政府還會對兔子進行捕獵,人們也經常購買野兔子吃,把兔子的數量控制在災患水平下。
中國成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國家之一,入侵物種達到529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對中國生物多樣性、農牧業生產等構成巨大威脅。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生物入侵和氣候變化、棲息地減少、環境污染防治一樣,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
從上面看出,對于外來物種入侵等危害生態系統的事件,必須有一個有相應專業知識的中心化機構迅速果斷采取補救措施,這樣預防和處理的才能更加高效,避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而對于生態內,同樣要有專業中心化機構處理各種嚴重生態疾病。術業有專攻,對應不同的問題,由不同中心化專業機構處理。
從地球整體來說,對某一個或一些生態系統可以不管不問任其破壞,惡化,千百萬年后自然會自我恢復的生機勃勃,而且地球生態的進化本就一向如此,任其生滅,但這并不符合我們人類文明存在的意義。
上面說了很多自然生態系統問題。對于由人組成的人類社會,該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那個會更好?人類社會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組織與機制進化的生物學過程,而是以勞動為基礎的人類共同活動和相互交往等社會關系形成的過程。人類的社會關系和"動物社會",存在著發生學上的淵源關系,在活動方式上也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二者具有本質的區別:生產方式不同:勞動是使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也是人類社會不同于"動物社會"的根本標志。人類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決定人類社會所具有的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內容、形式、性質、特點都與"動物社會"有著根本的不同。延續方式不同:在自然條件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動物的本能行為是很少發生變化的。人類社會的世代延續,是通過積累起的遺傳,即社會性繼承實現的。運動規律不同:人類社會是本質上不同于生物有機體和生物群體的社會有機體,它除遵循自然規律外,還有它自身特有的不同于自然規律的社會規律,如生產方式發展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規律等等。如上特點決定人類社會比動物社會具有更加復雜的關系系統。
就人類社會經濟方面,我們可以從一個多世紀前美國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看看。
美國在建國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行由英國傳承而來的私有經濟和自由競爭,也就是由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左右經濟運行,任由企業自由發展、優勝劣汰,而政府并不對經濟生活加以干預。結果優勢企業通過聯合、并購、重組等手段,可以同時控制生產、市場和價格,以追逐高額、穩定的利潤。當時,美國鐵路總利潤的85%被7個壟斷集團控制,鋼鐵產量的65%由摩根鋼鐵公司掌握。國家財富的60%掌握在占美國人口2%的富人手中。
自由競爭的結果必然走向壟斷。它在聚攏大量經濟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尖銳的社會問題。它損害了工人利益和社會公平,也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自由發展。一大批中小企業由于無法在壟斷企業的陰影下生存,紛紛破產倒閉,城市貧困人口大量增加。一個壟斷企業在市場中,因為他已經進入的這種優勢,占據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強勢地位,這樣就隱含地排除了,很多人想進入這個領域的權利。因此,機會的平等大大降低。
從西奧多·羅斯福任職開始,美國政府先后對40多家公司提起訴訟。在解決壟斷問題的同時,西奧多·羅斯福也在著手解決勞資矛盾。有的州政府,還對與公眾生活相關的企業進行管制,建立了公開的聽證會制度。
分析可以看出,自由市場經濟必然出現內部集中,集中進一步導致壟斷,呈現內部不公平的壟斷中心化趨勢。事實證明,作為自由市場的外部中心化部門美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顯出好的成效。
這里應區別集中和壟斷,由于影響因素的復雜性,系統發展必然出現一個或多個集中現象,這是客觀存在的。提倡正常的集中,正如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壟斷將導致不公平競爭,是必須抑制的。
自由市場經濟和一個生態系統相比要復雜的多,生態系統循環環節鏈條是:陽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其中陽光能量逐級遞減。而自由市場經濟的各環節主要是:各種原材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再生產。而流通的資本經過多環節后通常增加。自由市場經濟中生產力在不斷發展,每一環節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每一環節又有多種形式,而參與的主體人又比生態系統每一個生態位的機體和行為要復雜的多,因此自由市場經濟的復雜程度要遠高于生態系統。所以自由市場經濟必然出現內部的中心化,而且是多種類多層次的中心化,中心化表現為集中和壟斷。而解決壟斷,就需要一個外部的中心化管理者(政府)綜合廣大民意制定反壟斷法稅收等來解決各種妨礙自由競爭的不公平現象。
另外中心化的人類社會中也存在去中心化的類群,比如輿論語言,有正能量輿論,也有負能量的造謠,誹謗等,如同人體內細菌一樣互相斗爭。當然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還是一個低等的有機體,該有機體既區別于植物的有機體,又區別于動物有機體,具有人類社會有機體的獨特性。
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在短短200多年內獲得了巨大發展并創造了人類的輝煌,地球因此也進入人類世。但也帶來了很多嚴重問題。曾有研究人員通過評估化石記錄,查看歷史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并進行比對,得出當前的物種滅絕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14倍。而杜克大學生物學家斯圖爾特·皮姆(Stuart Pimm)也曾發表研究報告,得出目前的物種滅絕速度是過去的1000倍,而不是114倍。不管怎樣,人類正以史無前例的影響力導致我們這個星球的物種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已成共識。
研究發現,在20世紀之前的900年里,以40年為跨度的變暖趨勢極少出現平均升溫速度遠高于每10年上升0.1攝氏度的情形。但是,到2020年,預計升溫速度將加快至平均每10年升高0.25攝氏度,誤差為正負0.05攝氏度。對未來排放量的不同模擬顯示,即便在溫室氣體排放量最低的情況下,未來40年的氣候變化也將加速。人類也正以史無前例的影響力使我們這個星球氣候變暖達千年最快速度。氣候變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氣候災害頻發、干旱、沖突戰爭等。生存環境其他方面有如大氣臭氧層破壞、酸雨污染、土壤侵蝕、森林銳減、陸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等全球性環境問題。
人類社會內部同樣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老齡化,糧食短缺,恐怖分子,販毒等等,不可否認,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各種問題,如果人類社會重新來一次,也同樣是有種種問題出現。
全球各個國家自身是中心化的,所有國家組成去中心化的國家群體,在近代工業革命的背景下,去中心化的國家群體發生了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世界大戰,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被卷入戰爭,合計死傷貳億多,直接和間接損失不可估量。二戰后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而成立聯合國(中心化),為解決更多社會經濟健康環境等全球性問題成立聯合國專門機構以及其他全球性機構(中心化)。中心化的全球性機構并不是說就可以解決所有國際矛盾問題,而是逐步進行,有比沒有好很多。
“文明若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在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這是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對人類突飛猛進的工業文明發出的忠告。
中心化無處不在,越是復雜系統越會產生中心化,不僅有內部中心化,還需要外部中心化的制衡。中心化將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主流,這是由人類社會有不同于自然界的運行規律,生產力發展不均衡現象所致。生產力不均衡帶來生產關系的不均衡,須由上層建筑來根據經濟基礎狀況動態調節各種社會矛盾和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但中心化可以包含有去中心化的存在,去中心化可成為中心化的有益補充。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的主要特征是分布式數據存儲,但分布式存儲是一種形式,不意味著不需要中心化。在區塊鏈功能足夠簡單,參與足夠少眾時,可以做到去中心化(當然,不顧及法律和人類道德文明的隨意發展不受此規律限制,這種也不會長久)。否則不管設計的如何去中心化,如何用智能合約實現公平公正,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成為開放的復雜系統,必然走向中心化(如果任其毀滅除外)。區塊鏈應用系統是一個新的領域,并沒有可資借鑒的成熟經驗,區塊鏈發展應該充分吸收進化論成果,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理論和實踐經驗,而不是閉門造車,脫離實際的口號烏托邦。
區塊鏈目前處于技術初始階段,應用初始階段,初始階段尤其需要中心化,采用去中心化的形式,實行部分中心化監管,必然是一種適應復雜情況的普遍方式,但中心化的程度可根據系統復雜程度和應用場景實際有所區別,目的是保證系統公正良性運行。區塊鏈各種通證組合構成一個去中心化群體(雖然有BTC,ETH的集中現象,但兩者并沒限制其他的發展,反而給其他通證以技術指路,所以是去中心化群體),目前群體里存在有欺詐,跑路,操縱等眾多問題。區塊鏈通證體系要想健康發展,首先需要各自內部的中心自我約束的自律機制,內部的中心既指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也指本來就存在的中心化。其次也更加需要外部中心的監督監管。在各國尚未統一意見的情況下,有必要成立行業自治聯盟,通過一定門檻和獎懲機制來約束和規范行業健康發展。也可以通過區塊鏈公鏈的形式記載各通證的重大事項,信息披露等手段(可借鑒股票監管機制并用區塊鏈實現),并通過智能專家評級管理系統,區塊鏈瀏覽器公示等來監督行業發展。
總結:
1.中心化有強弱之分,也有內外之別。
2.系統越復雜越需要中心化,系統越簡單,越呈現去中心化。
3.人不管是有機體構造還是行為都是主次有分的多中心的強中心化系統。從人到低等動物,中心化程度逐漸減弱。
4.越復雜系統不僅需要內部主次有別的多層次中心化,還需要外部中心,隨著復雜程度增加,外部中心也將是多層次。
5.復雜的中心化系統可以包含有去中心化的類群存在;復雜的去中心化系統也可以包含有中心化類群的存在。
6.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必定是不均衡發展的,由此帶來的生產關系必然是不均衡的,須由中心化上層建筑來根據經濟基礎狀況動態調節各種社會矛盾和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
7.區塊鏈采用去中心化的形式,實行部分中心化,將是一種適應復雜情況的普遍方式。尤其是區塊鏈技術初始階段,應用初始階段,更需要中心化,但中心化的程度可根據系統復雜程度和應用場景實際有所區別,目的是保證系統公正良性運行。
后記隨想: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相當于菌群)發展到奴隸社會(相當于單細胞動物),再到封建社會(相當于多細胞動物)再到當代社會(相當于多細胞動物,資本出現代表血液循環,并產生了一定組織器官系統的較高級有機體),當然這種有機體并不完全等同某種動物或人,而是有類似也有區別,但可以借鑒。隨著科技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快,社會作為有機體的進化速度也越來越快。社會有機體吃進各種原材料,經過消化(生產),交換各種成品(各種營養,成品等)為各有機體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器官按需要進行分配。消費后成各種垃圾,各種處理垃圾的方法代表了各種細菌的行為。
現代科技發展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管理(實現各種控制,反饋,調節等機體功能)等新科技,使整個社會更像一個有機體一樣高效運轉。有機體是有壽命的,各器官會老化,而機器智能,卻不會,在一個部件壞了,可以更換,在還沒到壽命期前就換掉,進而永生的管理。而生產中的各機器人生產力基本相同,機器人群體可以實現去中心化。但這并不是不需要中心化的人類機構了,機器智能會損壞,會有BUG,需要不停維護,還要不斷升級,就像一個有機體要保健,生病了要看病一樣,以及更多的突發事件。智慧大腦還要學習更多東西,這都需要人類這個中心??梢哉J定將來人類社會有機體的效率和協調完美的極限就是人的有機體的效率。
當然,如果機器智能的自我學習,自我改進,自我進化能力遠超人類的水平了,不排除機器控制人類社會的現象。那時整個社會可以像一個有機體一樣高效運轉,但居于控制中心的將不再是人類,而是高度進化的機器人,我們人的一舉一動甚至一言一行都在機器人的嚴密監控下,人類生產力再也不能提高,人類只能成為機器人的寵物或者在機器人監控下干些機器人不便或不愿處理的一些事情,如同機器有機體社會的細菌,到那時,人類社會將真正地,徹底地,永遠地實現了去中心化。(而這也是符合發展趨勢的,細思,恐嗎?)
[if !supportLists]1.??????[endif]外來生物入侵中國 立法空白亟待填補??.搜狐網.2006-06-06[引用日期2014-07-26]
[if !supportLists]2.?????? [endif]廣東大規模清除“植物殺手”薇甘菊??.人民網.2008-12-14[引用日期2014-08-02]
[if !supportLists]3.??????[endif]人兔之戰,澳大利亞差點被兔子“亡國”! 搜狐網.2016-05-11[引用日期2014-07-26]
[if !supportLists]4.??????[endif]中國成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國家之一??.新華網.2014-07-26[引用日期2014-07-26]
[if !supportLists]5.??????[endif]百度百科—--銀河系,太陽系,生態危機,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人體九大系統,人類社會
作者qq:542213202,?? 郵箱:lqf01@hotmail.com,
p><{e???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