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有所感,寫作之必備前提。
一個習慣接著另一個習慣去踐行,一件事情接著另一件事情去處理,一項學習接著另一項學習去計劃,加上每天各種知識的更新,各種網絡信息的轟炸,總會覺得少看一條新聞,少讀一篇文章,少做一件事情,就會比別人落后,就會造成心理的各種不踏實,各種焦慮。。。
壓的人有些喘不過氣,焦躁。
最近也是所有的事情擠到一起,精力不夠用,總是撿了西瓜丟了芝麻,甚至還想著逃避。于是我開始了給自己做了反思。
1.時間管理紊亂。將事情做緊急、重要程度的處理,往往都是拖到節骨眼上了,才開始著急。明天開始繼續用橙子學院的3件事。
2.拖延癥。拖延癥的起因是什么?問自己!一件事情的拖延,是自己真的不想做,還是自己沒有能力做而暫時的逃避。清楚緣由,對癥下藥。不想做,如果事情是必須要我做的,那就逼著自己去做,因為拖多久都沒用,不如早做早“解脫”;如果事情不是非我做不可,那就不要逞能承諾。既然答應了,就不要再拖延,而且要把事情做好。
3.問真正的需求。現在知識信息過于轟炸,我們需要借助一雙慧眼,才能識別知識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問自己當下的真正需求,如果需求量比較大,那做好緩急輕重處理,一個時間段內,學習的內容在3個以內,否在會占用過多的精力,嚴重情況,會有焦慮情緒產生。
有情緒,就去分析情緒的來由,有問題,就分析問題的出處,局自然破了。時不時給自己做個反思,也是個自我提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