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可以說是世上最難的一種“職業(yè)”,家長們常常為教育子女問題發(fā)愁。下面這10個一分鐘,作為家長你能做到幾個?
1一分鐘肢體接觸
心理學研究表明,肢體接觸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心理發(fā)育更穩(wěn)定。下班回家,不妨抽出1分鐘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頭、肩膀,傳遞親情、愛和力量。
2一分鐘示愛
受傳統文化影響,父母不愿表達愛。家長應該通過語言讓孩子了解:你是父母最愛的人。可以在睡前、晚飯后等時間段,抽出一分鐘抱著孩子,告訴他這些話。
3一分鐘傾聽
中國家長喜歡向孩子單方面灌輸命令、思維等。其實,傾聽孩子的聲音,最能增進信任與情感。在傾聽孩子說話時,一定要集中精力、態(tài)度和藹,不要表露出沒興趣,更不可隨意打斷。
4一分鐘游戲
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有句話說得好:笨孩子在游戲中找樂,聰明孩子在游戲中增智。游戲還能增進親子情感。家長帶孩子做游戲,要健康積極、有趣味,如猜謎等。
5一分鐘矯正
孩子都會犯錯,但家長有時因為累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花一分鐘明確指出他們的錯,并告知什么是正確的,非常重要。矯正錯誤要注意場合,當著外人的面最好別太過嚴厲,嚴肅指出就好。
6一分鐘懲戒
出現逃學、欺負小朋友等嚴重過失,家長首先要表明態(tài)度,隨后明確指出錯誤,責令其改正,并適度懲罰。懲罰不是動手打孩子,可以剝奪他的一些非生理需要,比如一周不準看動畫片、取消邀請小伙伴來家聚會的計劃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經開始自責,家長可以適度調整態(tài)度。
7一分鐘激勵
孩子犯了錯,一定要矯正,但同時,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激勵他前進,引導他反思,以情動人。家長要有耐心,要毫不吝惜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斗志、自信心。
8一分鐘贊美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父母要善于發(fā)現,并不吝惜及時贊美。比如孩子撿起面前的一張紙,就可以摸摸他的頭,給予表揚。但語調要平和,不要顯得很夸張,以免讓孩子驕傲。
9一分鐘參與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有了主見,父母就該有意識地尊重他們的意見,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與能力,不妨從孩子自己的事情開始。
比如早上穿什么衣服、買哪件玩具等,讓他參與討論。慢慢地,家中其他事,大到買房、買車,小到周末去哪里玩等,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盡可能達成共識,而不是認為“小孩子懂什么”。當然,要注意孩子的參與度,將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能一味順從。
10一分鐘談期待
人要有期待才能前進,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談談自己的期盼。首先,可在恰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他遭遇同樣的挫折;其次,可以引導孩子共同描繪理想;最后,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孩子。要注意的是,期待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
其實,只要每天拿出10個“1分鐘”,就能獲得難以想象的育兒效果。雖然看起來很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它考驗的是家長對孩子所表現出的極大耐心和信心。
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和交流方法才導致矛盾的出現。
全民教育官方網站:www.qmin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