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快到了,我心想著是不是要給父親買點東西寄回國。前幾年他就常說自己睡眠不太好,新西蘭這里的保健品很出名,我就打算給他買一個試試。但是直到我從網上下好單,ems過了海關我都沒告訴父親我給他買了東西。因為我有點擔心他會回我,“不要浪費錢買那些保健品了,把錢留著自己在國外用吧。”
當你想要給父母買東西的時候,他們好像總能找出借口“拒絕”你。
記得很久以前,宜家剛剛進駐南京,我跟表姐去了一次,還特意湊熱鬧去了人氣頗高的宜家餐廳。不是說那里的東西有多好吃,但至少在當時還是有些挺特別的。于是就跟父親介紹了一下,并提議下次全家一起去嘗嘗那里的雞翅。結果父親來句,“那些都是油炸的‘垃圾食品’,沒什么好吃的。”頓時,我感覺全身被澆了一盆冷水,沒了一點興致。
不管他說的正確與否,使我難過的是,當我向他發出邀請,向他拋去橄欖枝的時候,他卻是在“拒絕”我。雖然在理智上我明白他說油炸食物是“垃圾食品”不等于不愛我,但是在情感上,我當然希望我喜歡的東西父親也會喜歡,或者至少是不排斥的。
因為那是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所以當父親給我發來微信,說他已經收到我買的東西時,我內心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但我也想好了應對之策,像是告訴他我最近在學校找到了一份輔導學生中文的工作,所以無需擔心錢的問題。
但是他沒有,他沒有“拒絕”。
相反,父親說他很開心,還說這個促進睡眠的產品肯定很管用,他會立馬開始服用。因為包裝是英文的緣故,便問我每天應該吃多少,吃幾次,在什么時候吃。
父親當然不是突然“開竅”的,在我沒出國前,我曾經多次向他表達過我的不滿,比如他很少肯定我,贊美我,讓我一直都很沒有自信。
但是,指責與怪罪并不能治愈過往的傷痛。
告訴對方你要的是什么,并試著用一些心理學上(e.g.行為主義)的小技巧輔助你。
舉個栗子,我希望父親可以多肯定我,鼓勵我。
表達:關于這個,我有明確跟父親表達過,他知道我想要他做些什么。當然,有的時候我的表達可能有些激烈了,不太可取。應該選擇更為平和的方式,比如像現在這樣寫篇文章。反正我的每篇文章他都會看,還會給我點贊:)?
榜樣:那么他該如何肯定我呢?先肯定他,表揚他,贊美他。反省一下,自己這點做的還不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者亦施于人。
強化: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每次他夸我或是鼓勵我的時候,我都會表達出自己很開心,希望他以后也這么做。
總之,要讓父親感受到什么叫做“商業互吹”。
前段時間我第一次做麻婆豆腐,因為做飯技術還不夠嫻熟,水明顯加多了,不過依舊拍了照片。父親看到后立馬秒回,“是麻婆豆腐嗎,做的蠻好的。”
lab里的姑娘phd畢業了,我借了她的衣服拍了張照片,父親也很快回復,“服裝很有特色,穿的蠻好看的。”
前兩個月,父親說他想要換臺智能手機,雖然他給出的理由是為了用微信支付,但是我卻覺得,他換手機都是為了可以跟我打越洋電話。畢竟,以前打電話都是用我媽的手機,現在他就可以隨時跟我聯絡,并給我點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