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要用心細致,文章第一稿是個“苦活”,是集中精力寫作的過程,是個“乏力”的活。初稿成稿后,需要進一步精雕細刻,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如果說文章寫作的初稿,是一項主體工程的完工,那么精心修改,好比是建筑工人對一座樓房的裝修,使之更漂亮,更美觀。這就需要拿出“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的功夫,反復推敲,反復斟酌,反復修改,重點把握好“五看”:
01看觀點是否正確
觀點是一篇文章能不能立起來的關鍵。因為,觀點是文章的“眼睛”和“主旨”,如果觀點不正確,文章寫得再好,也沒有價值和意義。
所以,在修改時,首先要看觀點是否正確,有沒有偏差,有沒有不穩妥的地方,看一看是否符合你要寫的文章的出發點,是否符合實際。不管你是寫小說,還是寫散文,還是寫詩歌,都要有明確的觀點,贊揚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反對什么,一定要明確,不能文章觀點不明,前后矛盾。
02主題是否鮮明。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只有主題選好了,文章才有“魂”。如果主題不鮮明,不突出,不集中,寫出的文章就缺乏“主心骨”。
主題又是文章的“統帥”,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結構如何設置,以至標題如何確立,都要圍繞主題,服從主題。皮之不存,毛將存焉?”失去了主題,材料、結構、語言,便無所依附。所以主題的修改是最重要的修改,一旦主題變動,整個文章就要動“大手術”,甚至推翻重寫。
03結構是否合理
結構是文章的組織和構造,這就好比高樓大廈的框架結構,人體組織的骨路,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結構不結實,整個樓房就會倒塌,如果骨質疏松,人就無法挺立行走。由此可見,結構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結構當否不只是個技巧問題,而是作者思路的體現。結構的調整屬于文章形式的修改,首先要考慮文章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以及過渡、照應,使結構更加嚴謹、自然、完整和統一。
04材料是否得當
每一篇文章,應當是觀點統帥材料,材料說明觀點,求得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如果二者不統一,而觀點正確,就需要對所用材料進行取舍和修改。
對材料的增刪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材料堆砌太多,淹沒了觀點,這時就要刪去多余的,不夠典型的,使觀點突出出來。古人有言,“文似觀山不喜平”,意思是說,沒有高山就顯不出平地。二是脫離主題和觀點。即使材料很典型、很生動,很有說服力,但與主題和觀點聯系不緊,或毫不相干,也要下決心刪去。三是材料不夠準確、翔實,要進一步補充核實,加以認真地推敲。
05語句是否通順
語句是組成文章的最基本單位,語句是否通順,關系到整個文章能不能清楚地表達思想,盧達情感,說明問題,所以語句的修飾不可忽視。文章寫作的語言修辭,一般用的是消極修辭。在語言的推敲上,古人是很下功夫的,唐代詩人杜甫有句名言,叫“語不驚人誓不休”。詩人賈島寫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些都是文人騷客對文章精雖細刻的真實寫照,對語言的修辭潤飾,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要看用詞是否準確。二要看造句是否符合語法和邏輯。三要看文字是否簡練。
以上是在寫文章過程中的膚淺體會,與大家交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