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選摘
從上學開始,教師交給我們的讀書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者摘抄。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不斷記錄新知識的過程。可那些摘抄下來的名言警句,讓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Step2】思考
好像是我打讀書以來,一直是這樣一本書從頭閱讀到尾,有時明明看到目錄對一個話題很感興趣都要克制自己從前面讀過來。所以我的閱讀有一段時間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例如一個星期要讀完一本書,那么平均下來就要每天讀一個章節。但是每每看了幾頁就覺得讀不下去了,覺得后面還有海量的文字等著我,瞬間就覺得困難重重,心理上也開始了自我否定,以至于這本書我讀了三個月都反復在第一章的位置。后來能夠發生改變,并且一個月的時間能夠讀完這本書也得益于書中的內容。當時書里就提到依靠意志力堅持的事情往往堅持不了多久,閱讀一定是依靠興趣而不是把它當做任務。任何一旦規定了任務,反而很難執行。后來,我就想反正這本書也不一定能夠讀完,我干脆就依著自己的愛好進步,不去苛求每天的完成量,試試看。結果越讀越有興趣,越想往下看。我就知道我的這種閱讀狀態被激發了出來,至少能面對一本書,能夠有興趣往下看了。今天讀到成甲《好好學習》這本書,書中提到要“結硬寨,打呆仗”的說法,我是從我孩子的閱讀思維得到了一些啟發。小朋友拿到書的時候,不是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而是隨便亂翻看,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就多看幾眼,有時看到一半覺得不感興趣了就合上了這本書。起初,我覺得這樣不好,感覺做事情沒有有始有終,但是我忍住了。現在后想起來,幸好我當時沒有制止他,不然他閱讀的最初熱情就會被我抹殺。今天再讀到這篇文章,同時想起孩子當初的行為,覺得從天性上來說閱讀也不一定是從頭讀到尾的,只是后天長期的訓練把我們的行為固化了。
【Step3】行動
1.我試著按照成甲的方法進行讀書,在讀書的時候也盡可能聯系過往的知識聯系新知識。
2.試著讀書并不從頭開始閱讀,雖然我知道很難,和我的認知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