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在成長群中聽馬老師的微課:改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輕輕松松地改變,那么改變也就不會那么珍貴了。
感悟頗多。
改變,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真心需要有劈山斬海的決心。
來烏市己整三年了,本以為帶兒子來到這個教育師資與環境都好過家鄉不知多少倍的地方,一切便會順理成章地進行,好的初中,好的高中,理想的大學……可現實卻一次次將自己推向懸崖,進退維谷,不知所措。
我們以為的總歸是我們以為的,但這一切其實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亦或可以說,是我自己親手毀了孩子想要的,也毀了自己想要的。
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我和孩子都不適應,起初,兒子的學業勉強跟得上,漸漸地便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可當時的自己根本看不到問題的根本,一味延用小學時的責罵,批評,嘰諷,更有甚者動手去教訓,面對這種管教方式,一天天長大的兒子叛逆比同齡孩子早,比同齡孩子猛且激烈和偏執,我以為不停的責備和批評會刺激兒子學習的熱情,沒承想卻是一點點地在摧毀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偏離了學習及和感恩的軌道,且越跑越偏,最終讓我們形同路人。
機緣巧合,我和耿嫣老師本該三年前的相遇卻推遲到了去年的深秋,當老師詳細地了解了我和孩子的情況后,為我深入地剖析了問題的本質: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改變自己,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與平時的互動溝通模式,才有可能扭轉己然崩盤的親子關系……
起初,我是不以為然,甚至是不理解、不接受的,總認為自己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只為他好,為何今天的一切卻成了我的問題?我有什么問題?給他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卻從不知珍惜,從不知努力,這怎么又成了我的問題呢?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排斥與不接受的狀態當中礙于面子,得過且過。
但是大愛的耿嫣老師卻從未對我放棄,一次次的電話長談告訴我該如何去做,如何去挽回這一段親子之情,甚至具體到每一天做什么,每一件事怎么做,每一句話怎么說,不斷鼓勵我用肯定和鼓勵的方式去贊美孩子,給到孩子自信和動力……
摒棄舊習對我而言太難、太痛苦,猶如要打破我熟知的處事模式,重新去嘗試一種全新的模式一樣不自在,不順手,但面對孩子即將參加中考,卻拒絕回到學校正常上課這個殘酷的現實使得我不得不舉刀捥肉般地去嘗試改變。
兒子早上不起床,學習的主動性不高,默念改變,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無關他人的事,孩子迷茫的看著我,慢慢地,早晨不用叫,當聽到我起床做飯的聲音,他便會自覺的起床了。
放學不回家,在外打籃球,默念改變,告訴孩子他在外面我很擔心他的安全,孩子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慢慢地他能按時回來了。
孩子考試沒考好,默念改變,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走過去告訴他:別去關注分數,將卷子的錯題認真盯正,真正掌握才是目的,孩子疑惑地看著我,慢慢地,我看到了他的訂錯本。
晚上寫作業磨蹭、不專心, 默念改變,不經意地過去給他倒杯水,適時地表揚他字寫得好整齊,孩子開心地看著我,慢慢地,他能主動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各科作業了……
生活中的點滴改變,在一次次的慢慢地當中體現出了它的力量,非常神奇,自己也在改變中放松了下來,不再像以前那樣地焦慮狂躁,惴惴不安。
然而,這種改變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當情緒控制理智時,舊有的模式又會跳出來主宰我,而結果往往是孩子再次的、更深一度的叛逆,自己更是一次次的后悔不己,讓剛剛好轉的親子關系再度岌岌可危……于是,痛定思痛:必須改變,既使再難再痛也要改變自己,只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好!
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放棄執念,一事一物一句話地自覺、自察,自省,自悟,每一次的改變都會讓自己有所收獲,孩子慢慢開始主動和我交流分享他的想法,雖自覺性還是弱,但也在盡力地備考中考,并且我也越來越多地聽到身邊的人夸獎孩子有禮貌,懂事體貼的話語,我知道,這是我改變的力量。
相信改變從我做起,一切便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