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在那個風靡武俠言情的時代看過一遍《圍城》這本書,大約因為年紀太小,更喜歡跌宕起伏的情節,喜歡風姿卓越俠骨柔情的主角,喜歡撕心裂肺的言情。所以,那時候,這本小說并沒有特別引起自己的好感,只覺得情節過于平淡,甚至有些瑣碎。男主也不英俊,女主也說不上美麗,光男主等一行幾人去任職途中就洛里啰嗦地說了好久。只是因為慕這本書的大名迅速將它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就被擱置到了一邊。
- 02 -
直到二三十年之后,再一次翻開這本書,細細讀來,才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么得幼稚,竟然沒有意識到,自己輕易擱置在一邊的竟然是這樣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文學寶藏。里面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詞,都稱得上妙語連珠,字字珠璣。錢老先生特有的帶有書卷氣的幽默刻薄式得比喻詼諧,戲虐,是越是帶刺的玫瑰,是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橄欖。對比喻等描寫手法的運用堪稱登峰造極,讓人在細細品味莞爾一笑中又回味無窮。關于大師的寫作手法,曾經寫過一篇專門的文章介紹 —— 妙筆生花玩轉比喻(跟大咖學寫作系列錢鐘書),敬請點擊欣賞。
- 03 -
那么,今天這篇書評主要想談談《圍城》到底圍住了什么?文中,蘇文紈與友人談到婚姻時,語重心長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婚姻就象一座城池,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雖留過洋但并無建樹,高不成低不就的舊時知識分子。他在愛情上的的波折充分展示了人們面對愛情和婚姻的憧憬和悔恨。
- 04 -
為什么城外的人想要沖進去?因為對愛情以及象征著最美好愛情的婚姻充滿了美好的幻想與憧憬。那為什么城里的人想要沖出來?因為在一日復一日的我柴米油鹽,瑣碎口角中,心中的美好幻想被無情的歲月磨礪殆盡,終至完全破滅。甚至悔不當初,努力想要從城里逃出來。
- 05 -
書中,方鴻漸雖學無所成,但情感經歷頗為曲折。先是聽從父母之命與周家定親,未婚妻未過門就離世,反而讓他有機會在“岳父”的支持下留學。在回國的船上他又與鮑小姐調情,之后又與傾心于他的蘇文紈糾纏。但真正讓他陷入愛情難以自拔的是蘇的表妹唐曉芙,象每一個陷入愛情的年輕人一樣,他每時每刻都在相思中度過,恨不得隨時隨地都把自己的隨感寫紙上書信寄給她,與她分享自己的每一點感想和思念。而她的回信,他也要翻閱反復讀上幾十遍直至背過。應該說,這個時刻,是他最想要沖入婚姻這座圍城的時刻。
- 06 -
因為付出了真心,與唐曉芙的分手,讓他備受打擊,輾轉反側痛苦萬分,幾乎沒有了再愛一次的勇氣。甚至對婚姻也改變了看法,認為——“結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仆仆以后,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而他后來所選擇與孫小姐的婚姻,也果然是應了這句話而來。他以為,與一個自己并沒有很愛但是又不是很討厭的女人結婚,這樣平淡的婚姻才是長久之計。
- 07 -
可是,現實給了他重重的一擊——方鴻漸因為受到妻子家人的輕蔑,妻子比他賺錢還多,讓他一個男人經常很沒有面子,自己家人也對孫小姐并不滿意,經常刻薄和試探她。所以倆人因為家庭和瑣碎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吵架,讓倆人本來就不深厚的感情更加風雨飄搖,波瀾起伏,甚至可以預知最終的破裂......
- 08 -
方鴻漸總結道:“老實說,不管你和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發現你去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人,早知道這樣,結婚以前那種追求、戀愛等等,全可以省掉。談戀愛的時候,雙方本相全收斂起來,到結婚還沒有彼此認識。”
難道,婚姻真的會是這樣可怕,如那句俗語所說,是愛情的墳墓?
- 09 -
顯然,錢老先生當然并不是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師的重點在于揭示這樣一個現實——愛情和婚姻之間有一致也有矛盾的地方。浪漫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在和柴米油鹽的碰撞之間總會擦出很多火花,但是只要有堅實的愛情做基石,雙方在磨合中多去協調,解決矛盾。而不是任由矛盾積累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心去將這城里城外打通,融為一體,就不會有“圍城”一說了。
- 10 -
當然,書中大師的深刻思想并不僅僅局限于對愛情婚姻的描述上,它寫盡了你、我、他、每一個蕓蕓眾生在社會、家庭中會遭遇到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有人說,大師的圍城并不僅只婚姻,它還只得是那些被時局官場的大潮所圍困的“大人物”,也只得是那些被生計、衣食住行所困的“小人物”。這種時時刻刻想“沖進去”或“沖出來”的感覺,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正如大師在扉頁中所說: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 11 -
曾經還有人說,把一本書看上一百遍,比把一百本書看上一遍更容易邁進文學的殿堂。我想,大師的《圍城》就是這樣一本值得在一生中反復閱讀一百遍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