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

現在的人,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覺,不踏實,人會變得浮躁不堪。

而微博的段子里,常常有軟文,告訴你你所有的不快樂,要么是沒錢,要么是什么也沒有。而你,要么是太閑,要么是不思進取。總之,短短的話總會有些讓你覺得很有道理,但感觸頗少。從文學的角度來講,這些東西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素雅,頂多只能說開胃的小菜。

偉大的文學作品一點是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反應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形態,和問題。而段子永遠都是段子,你把段子做成一個合輯當做物語,也只是里那樣,沒有人會太把它當回事兒,更不會有人愿意出錢去買它,算一玩物兒。

紙上得來的東西,終覺淺。讀書也是一個道理,你學的那么多,沒有親眼見到,更別說觸及心靈了,所以你會忘卻。

而余敏洪也曾說過,讀書的意義不在于你記住了多少,而是讀過了多少。

讀過忘了不知道和沒讀過不知道是兩點概念,而讀書可以給你帶來勇氣,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那么追究意義,曾經看過一本書,當然是外國的書,探討的是我們為什么要上課?我們怎樣上好學?有些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我們就是認為上課是理所當然的,聽不懂課只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抬高了努力的意義,而沒有弄清課堂的目的在于引導,而非弄懂。按照老師的語速和進度,要想聽清楚并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

紙上得來的東西,就如紙上談兵,屬于經驗之談。只是我們不能拿著別人的經驗當做自己的,于是向別人賣弄,毫無深度可言。

我們為什么要相信書本的經典一定對,正如物理學,量子力學在某種程度上比經典力學更成功,而我們依舊學的經典光學。不能說經典光學不對,只是在某些情況一不適用,但在有些區域是正確的。這些我們都懂,但沒有告訴你,你只是知道物理學,在不斷變化,完全相信,只能陷入其中。新的理論會一步步取代舊的,這是一種趨勢。

而終覺淺也是一種感覺,你不知道為什么感覺淺,而你沒有辦法去研究,因為你什么毫無頭緒。

人就是這樣的,古書上說讀好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亦世上也有禁書。書無謂好壞,只是各取所需。古代的時候用四書五經治國,宣揚禮樂,禁錮人們的思想。而不讀禁書,只讀好書,規定的書,那叫洗腦。

萬般無奈,我們看到的終究只是事物的一面,所謂知行合一,言而有信。所以我們要躬行,但不是所有事都是,以往的經驗,案例,同樣是我們的很好的一本教材。人類的歷史,就像是一部長長的故事,相同的故事和劇情每天都在發生,只是有時候會有變動,而變動來自于潛意識中,只是人生的路要往前走,人的眼睛要往前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