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園
? ? ? ? 梁園始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由梁氏叔侄四人出資建造,1984年重修后改稱梁園。園區主要景點有“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等。被稱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 ? ? ?梁園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其中主體位于松風路先鋒古道,其他則位于松風路西賢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 ? ? ? 梁園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及東莞可園并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園中亭臺樓閣、石山小徑、小橋流水、奇花異草布局巧妙,盡顯嶺南建筑特色。梁園素以湖水縈回、奇石巧布著稱嶺南;園內建筑玲瓏典雅,綠樹成蔭,點綴有形態各異的石質裝飾;不僅如此,梁園還珍藏著歷代書家法貼。秀水、奇石、名貼堪稱梁園“三寶”。
(二)可園
? ? ? ? 可園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為莞城人張敬修所建。該園歷經多次擴建和改建,現已建設為可園傳統文化區。而古庭園現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復后的情況。可園占地面積僅為3.3畝,園內設計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結合了傳統嶺南民居特色與嶺南園林特點,同時吸收西洋手法,其造景與實用功能的相互滲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庭園風格。
? ? ? ? 可園的建筑占較大比重,其布局呈不規劃的連房廣廈的庭院格式,是由亭臺樓閣和環碧廊圍合而成的圍院式建筑。它的統一與在整體上首先與其它中國古典園林無異,屋頂大部分采用卷棚歇山頂頂,部分是相似的懸山頂,從而在天際線獲得統一;建筑材料墻體和屋頂都是同一規格的青磚灰瓦,襯托紅砂巖基礎和柱體,平面立面規整統一。
? ? ? ? 可園應用“順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設計原則,創造了不少防曬、通風的設計手法,一是平立面的特點;二是應用人腰高的長方形花基等植物遮蔭進行防太陽輻射的設計手法;三是井、邀山閣的通風散熱的役計手法;四是采用向上開啟的窗戶,開窗時既可遮風擋雨,保持通風,保持室內私密性等;五是采用疏松的紅砂石,特點是蓄熱系數較小,被日曬后吸熱不多,表地溫度不高,既可防水,又可防熱,還很耐用。
? ? ? ?可園的建造運用了現代建筑學說中的“全壽命周期質量管理”的理念。比如邀山閣高約17.5米,雖然是磚石結構,卻歷經百年風雨蒼桑而巍然屹立,當地人稱之為“定風樓”,高品質地控制工程質量,減少后續維護乃至重建的費用。可湖的開發利用也非常值得后人敬仰。臨湖巧妙地布置綠綺樓、雛月池館、可堂、環碧廊、觀魚簃等建筑。不是占水而是借水的理法讓中國古典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
? ? ? ? 可園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售票處、草草草堂、環碧廊、邀山閣、雙清室、綠綺樓、可堂、博溪漁隱、展覽廳、可湖、長廊、廳門、紅橋、擘紅小榭等。其總體布局。它布局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回環,撲朔迷離。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靜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嶺南園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