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 簡·麥戈尼格爾
(Jane McGonigal)
引言 游戲,通行未來的線索
游戲也可以是有目的的逃脫、經過深思熟慮的主動逃離,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它是極為有益的逃生。對呂底亞人而言,全天候地展開集體游戲,成了一種高度適應困難條件的行為。游戲把生活變得可以承受,它讓饑餓的人群在無力的環境下生出了力量感、在混亂的環境下生出了秩序感;讓他們能夠忍受本來完全不足以為生、不適合居住的環境。
游戲填滿了我們的渴望,對更滿意工作的饑渴、對強烈族群感的饑渴以及對更有意義的人生的饑渴。
游戲的4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目標
就是玩家努力達成的具體結果。這個目標吸引了玩家去參與比如說憤怒的小鳥,我們的目標就是攻擊綠皮豬。玩植物大戰僵尸時我們的目標就是防止僵尸進到屋子里。
第二個特征:規則
就是為玩家如何實現目標作出限制。每個游戲都有規則的,如果想贏就得遵守規則,但同時這個規則還不能太簡單。因為如果根本不需要動腦子,大家可能就不愿意繼續玩下去。游戲是需要動用我們的策略思維達到目標的。
第三個特征:反饋系統
就是當你每完成一個小部分,游戲就會告訴你離最終的目標還有多遠我們隨時能看到最新的進度。
第四個特征:自愿參與
沒有人會逼著我們玩游戲,你想退出,隨時都可以。游戲的目標、規則和反饋系統,都建立在玩家是自愿玩游戲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夠保證玩家的高度投入和退出自由。
游戲讓玩家進去心流狀態
玩家希望探索、學習和改進,自愿從事不必要的艱苦工作,真誠地看重自己努力得來的結果。
游戲是玩家自愿從事不必要的艱苦工作。
玩的對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別人要求我們所做的艱苦工作,不能以相同的方式激活我們的快樂系統,很難讓我們打起精神、樂觀向上、斗志昂揚。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伊·希斯贊特米哈伊的研究表明,構成游戲基本結構的3大因素能夠最有效、最可靠地產生“心流”,即自我選擇的目標、個人最優化的障礙以及持續不斷的反饋。
依靠游戲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玩游戲,并不是逃避現實生活,而是為了主動讓現實生活變得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