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訂的早上6點(diǎn)的鬧鐘,沒成想,5.30的時候它就嗡嗡嗡嗡地響。
我還沒睡醒呢,倆眼困得直打架,伸手去摸手機(jī)。
“啪”,沒拿穩(wěn),手機(jī)給糊臉上了。
像被人打了一個耳光,猝不及防,清醒了,一下子就清醒了。
細(xì)看,沒人給我打電話,也沒人給我打語音,嗡嗡作響,是在告訴我內(nèi)存滿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只要內(nèi)存不夠了,它就自己嗡嗡作響,重啟一下就又沒事了。
所以它只要一響,我就得清理手機(jī)內(nèi)存,各種地刪除。
刪除相冊里的圖片,刪除文件夾里的視頻,包括微信里的聊天記錄。
早上,在清理相冊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去年參加全民公益時,我拍了他們給我寄來的月捐證書的圖片。
哦,我舍不得刪,我覺得它的存在對我來說是一種激勵。
它甚至比我在參加的這項公益,更加地讓我具有動力感。
我嘗過沒錢的滋味兒,曾因沒錢吃不上飯,曾因沒錢放棄了上學(xué),也曾因沒錢放棄了大大小小的夢想。
那種感覺不是無奈,更多的是無助。
所以我對捐錢這事兒,沒有一丁點(diǎn)兒的排斥,反而會有一種積極。
私以為,那些在過去不曾擁有過的東西,在后來都變成了一種執(zhí)念。
哪怕現(xiàn)在的我,就是一個大大的窮,可我仍然樂死不疲地捐著。
我每個月,都會像牙膏似的,從我眾多的支出項里,擠出那一筆筆小錢來。
不多,但我覺得這個堅持很有意義,以往我捐的時候,都是匿名的。
可有次,我在捐別的項目的時候,我鼓搗半天匿名的就是不行,非得實名才能捐。
我就特不樂意,干點(diǎn)兒啥好事兒,然后留下點(diǎn)兒證據(jù),好讓人家鬼神知道。
你實名就實名吧,我這暴脾氣上來,鼓搗半天要是不把它捐出去,我都覺得自己憋得慌。
這不捐不知道,一捐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以前就捐過,只是忘記了而已。
后來也捐了別的項目,也都是這種情況,我感到很詫異,但我更多的是開心。
我的夢想怕是實現(xiàn)很難很難實現(xiàn)了,與其是這樣,就不如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好讓別人多些可能。
哪怕是這些微不足道,拯救不了蒼生,也不能替月亮消滅不了苦難。
可我偏偏就相信,積沙成塔的力量,也深深地感悟到:
一個人的生活里,不僅僅只有數(shù)字和邏輯,多的是共鳴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