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6 @RE任意門(微信公眾號)
內容:
1.最近我看到一個觀點,說世界上并不存在“干勁兒”這種東西。為什么這么說呢?你想啊,我們一提起“干勁兒”這個詞,頭腦中默認的邏輯就是:我得提起干勁兒,然后我才能把事干好,是我行動的熱情決定了我行動的質量。其實這不符合事實啊。
2.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自己有干勁兒,往往是因為機緣巧合,先有了一個行動,行動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這個結果碰巧激發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我來了干勁兒,于是行動就越來越深入,這是一個滾動向前的互動過程。
3.相反,要是靠干勁去行動,往往在困難中,干勁兒就不斷地折損,很快就沒了。所以,只有行動能滋養更好的行動,而不是什么其他東西。
4.正像一個幼兒園園長告訴我的,要讓孩子多動手,這才能刺激大腦的發育。都說心靈才能手巧,其實次序搞錯了,是手巧才能心靈。
轉述:
世界上并不存在“干勁兒”這種東西。我們頭腦中默認的邏輯是:我得提起干勁兒,然后我才能把事干好,是我行動的熱情決定了我行動的質量。但這不符合事實。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自己有干勁兒,往往是因為機緣巧合,先有了一個行動,行動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這個結果碰巧激發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我來了干勁兒,于是行動就越來越深入,這是一個滾動向前的互動過程。相反,要是靠干勁去行動,往往在困難中,干勁兒就不斷地折損,很快就沒了。所以,只有行動能滋養更好的行動,而不是什么其他東西。對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多動手,這才能刺激大腦的發育。都說心靈才能手巧,其實手巧才能心靈。
體驗:
是行為改變想法,還是想法驅使行動。這不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真正能帶來改變的只有行動。不是有句話說,“干,都是辦法;想,全是困難”,如果干勁那么有用,那每個人都能成功,因為啟動的成本太低,只要躺在床上想想“我要...”,就可以激發無限斗志,往后的所有行動都可以一馬平川。哪有那么好的事啊,只要你動起來,才能有不一樣的體驗,不信你從床上爬起來做兩個俯臥撐試試。
行動:
減肥刻不容緩,跳繩至少四十分鐘,午飯只準吃八成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