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晨讀感悟發布時間是22:58分,剛提交那一刻,秦先生說:“都寫了五個小時了,還沒寫完?肯定寫的不好。”“我吃飯做飯不是時間嗎,后來孩子又時不時過來打斷我,你又讓我做…………”“那算3個小時好了。”他說。
是啊,這就是低效工作,時間花了,腦細胞浪費了不少,正事卻做的不怎么樣。
今天晨讀分享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正好解釋了我昨天那篇低效低質量的文章,按照3個小時算,完成一篇邏輯性差、主題不明確的文章確實不應該屬于深度工作。
那3個多小時除了寫文章,我還做了什么?看了幾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回復了今日話題,寫作班群里有瞄了幾眼,中間我又打開頭條,看看自己的閱讀量多少了,還回答了一個問題,還時不時反思:為什么有的問題閱讀量還行,有的閱讀量很少?
可想而知,我寫文章本來是件深度工作,卻在有外界干擾,又不專注的情況下完成的。做這種事情實在是不明智,時間花了不少,可是效率不高啊。我想,這和問題也是我們不能好好利用時間的原因之一,如果每次都按照這個節奏工作,每天再比別人多出24小時,又能多做多少事呢?所以,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深度工作很重要。
在高效的工作時間安排深度工作
我這個月已經體會過幾次,早上五點起床,開始寫晨讀感悟,每次1000~1500字左右。快的時候一個半小時,慢的時候2個小時,因為7點這個截止時間不能破。所以在自己比較高效的時間段,設置啟動時間和截止時間,的確很管用,對我來講,早上這段時間無疑是沒人打擾,關鍵是養成早起的習慣。想要早起,就要早睡。或者強迫自己早起也不是起不來,這樣也能讓自己早點睡。
低效率時間處理瑣碎的浮淺工作
浮淺工作指的是事務性工作,通常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可以開展。
比如看手機,碎片化閱讀,回復信息,網購,刷朋友圈,看電視等等。
固定時間擺脫網絡
數不清每天會看多少次手機,雖然我每次考手機很少閑聊,主要是看群消息,回復信息,聽課,讀公眾號等,但似乎看手機成了習慣,一離開手機覺得別扭。所以導致做深度工作時不能夠專心,一會看下手機,容易中斷思路,降低深度工作效率。
深度工作時手機打開飛行模式,或者關閉qq,微信等聊天工具。
可以嘗試晚上外出散步時不看手機。晚上陪孩子時,把手機放一邊。
周末配孩子出去也盡量不帶手機。
遠離手機關閉手機不是目的,目的是不讓手機干擾我們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效率保證了,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自然不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而什么都沒有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