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關于“看電視”的話題在各大育兒、教育論壇里火了起來——。
“寶寶3歲了,可以給他看電視了嗎?”
“寶寶看電視上癮,怎么戒?”
“我不想給寶寶看電視,但婆婆帶孩子,天天看,怎樣跟婆婆說?”
“12歲之前看電視百害無一利!”
隨著電子設備的不斷生活化,負面影響隨之而來——電子設備“成癮”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教育難題。不少人言之鑿鑿地說:電視會導致孩子的近視、斜視、肥胖、消化不良、駝背等多種生理疾病,以及影響專注力、誘發(fā)自閉癥和暴力傾向……
然而有一個事實我們無法忽視——寶寶遲早要接觸到這些電子產(chǎn)品。
我們還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因為平時不買糖果,所以到了過年,就拼命往嘴里塞糖,哪怕挨罵挨打都不怕;班里總有一些孩子沉迷于游戲廳、網(wǎng)吧,而這些孩子要么被管束過于嚴厲,要么總是被爸媽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愛;而在幼年時父母就離婚,沒有得到足夠溫暖的孩子,則永遠都在找尋安全感,卻始終不能得到……
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補償效應”:一個人的需求如果因為客觀條件不能滿足,那到了可以滿足的時候,往往要加倍彌補回來。這種情況發(fā)生在童年期,甚至會誘發(fā)性格偏差。
因此,一味地否定、忽視寶寶的內(nèi)心需求,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只有因勢利導,承認需求,合理滿足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電視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一組加拿大學者曾做過這樣的研究:
他們選擇了一個沒有電視的偏遠小鎮(zhèn)和一個有電視的普通小鎮(zhèn)進行對比。
開始時,偏遠小鎮(zhèn)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和閱讀測驗的得分水平遠遠低于有電視的普通小鎮(zhèn)兒童。
把電視引進到偏遠小鎮(zhèn)上之后,偏遠小鎮(zhè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和閱讀水平迅速增加,甚至一度超過了本來有電視的普通小鎮(zhèn)。
引進電視2-4年后,偏遠小鎮(zhèn)孩子的這兩項技能有所下降,降到了和普通小鎮(zhèn)兒童基本一致的水平。
由此可見,看電視本身可以促進兒童認知發(fā)展。一味地反對孩子看電視,無異于因噎廢食。孩子當然可以看電視,但需要注意看多久、看什么、怎么看。
看多久?
其實,近視、專注力不強、社交能力差等……這其實并不是電視本身的錯,而是沒有節(jié)制看電視的后果。家長需要和寶寶一起訂立看電視的規(guī)則,并堅持下去。
歪歪兔育兒老師建議:孩子在1歲以前不能看電視。
1-1.5歲,每天可以看1次,每次10分鐘以內(nèi)。
1.5-2歲,每天可以看2次,每次10分鐘以內(nèi)。
2-3歲,每天可以看2次,每次15分鐘以內(nèi)。
3-5歲,每天可以看2次,每次20分鐘以內(nèi)。
5歲以上,每天可以看2次,每次20分鐘以內(nèi);或每天看一次,一次30分鐘以內(nèi)。
此外,如果家長可以在有節(jié)制看電視的同時,每天和寶寶進行親子閱讀,增加親子游戲與戶外活動的時間,電視對寶寶的傷害就可以降到最低,而作用也可以發(fā)揮到最大了。
歪歪兔育兒老師小貼士
Q:寶寶要是哭鬧著想要看電視怎么辦?
A:這個問題涉及到幼兒“延遲滿足”能力發(fā)展了。我們都知道“延遲滿足”能力和寶貝今后的學習成績、個人成就都息息相關,而這項能力是要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的。當寶貝又哭又鬧想要買玩具、買零食、看電視等有不當要求時,就是培養(yǎng)延遲滿足能力的好時機!
建議:
1.家長應該訂立規(guī)則,如一天看幾次電視、一次看多久等,不符合規(guī)則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而且,家庭所有成員都應該執(zhí)行同樣的規(guī)則,而不能“私自放水”。
2.面對寶寶的哭鬧,媽媽可以給予情緒上的認同和撫慰——“媽媽知道,你很想看電視,你很喜歡歪歪兔,不想讓她離開,是不是啊?”“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如果你想哭,就哭一會吧?!比缓箪o待寶寶哭完。
3.待寶貝平靜下來之后,再講道理——“你看,就算你哭這么久,也不能看電視是不是啊?”“如果看電視時間太長,眼睛就會很累,會疼。”“所以,一次只能看20分鐘。等到明天,就可以接著看歪歪兔啦!”
4.如果寶貝還是念念不忘,家長可以用一些親子游戲或圖畫書轉移注意力。
5.在平時,家長可以用相關的童話故事來引導寶寶學會“延遲滿足”,如《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圖畫書》中的《等待蝸牛的故事》。
看什么?
寶寶可以看電視,但要看什么內(nèi)容呢?是不是所有少兒節(jié)目都適合寶寶呢?
答案:不是。給寶寶看的節(jié)目要嚴格按照年齡進行選擇。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0-2歲的嬰幼兒只能在感知行動中進行具體而直接的思維,他們眼中的電視節(jié)目,就是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而不是一個連續(xù)而有意義的故事。
因此在這一階段,如果讓寶寶看不適齡的節(jié)目,他所能接收到的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信息。
但如果將情節(jié)發(fā)展速度放慢,加以大量定格、重復的情節(jié),讓寶寶留有“動腦子”的時間,寶寶的思維能力、聯(lián)想能力則會大大加強。
《天線寶寶》的劇情和風格就十分符合0-2歲幼兒的認知水平。但在成年人看來,這個節(jié)目不知所云、味同嚼蠟、十分奇怪。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開始觀看帶有連貫情節(jié)的兒童節(jié)目了。但情節(jié)發(fā)展依然不能過快,也不需要有“隱含情節(jié)”、“多面人物”,而是以直觀而有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到了5歲以上,寶寶就可以接受稍微復雜一些的兒童節(jié)目了。
但3歲后的寶貝模仿能力非常強,因此家長還需要在內(nèi)容上嚴格把關,為寶寶篩選掉有暴力、兇殺、色情、粗口傾向的“偽·兒童節(jié)目”。
怎樣看?
歪歪兔育兒老師建議:家長可以把“看電視”當做一項正式的“事情”,和吃飯、玩玩具、讀書同樣重要,甚至可以讓看電視成為一項有固定流程的“儀式”。
這樣做雖然顯得不夠放松,卻能避免“肥胖”、“斜視”、“自閉”、“暴力傾向”等諸多傷害。
“看電視儀式”的流程:
看電視應該是親子一起看,而且直到寶寶主動“轟你走”為止,都需要這樣做。
看電視需要坐正,并和電視機屏幕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而不能趴著看、躺著看、斜著看。
看電視時,需要和電視保持一定距離,2米以上即可,電視屏幕越大,越需要遠離屏幕。
看電視時不能同時做別的事(即使是跟著節(jié)目做手工,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在動手時暫停節(jié)目)。
看完電視后需要洗臉,因為電視附近吸附著大量的灰塵與微生物,容易讓人生“電視斑疹”。
最后,親子的交流和討論必不可少。家長可以和寶貝聊一聊故事情節(jié)、人物角色等無論什么你們想聊的事。這不僅是在鍛煉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讓你和寶貝的關系更親密——說不定寶寶每天想著看電視,其實就是因為有機會和你聊天呢!
關于廣告——少量無妨,但盡量去除
廣告對教育來說可是個重大的干擾——眼花繚亂,朗朗上口,除了勾引起孩子的物欲,幾乎什么作用都沒有。但和電視一樣,紛繁復雜的廣告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引導得當,孩子不看上癮,少量的廣告就幾乎不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負面影響——除了節(jié)目,你也可以和寶貝討論一下廣告的內(nèi)容呀!比如“牛奶是怎樣生產(chǎn)的”“寶寶到什么時候可以用護膚品”等等,也是知識的積累呢!
當然,你如果對廣告實在反感,也可以只給寶寶看碟片或下載的視頻。另外,如果你是“土豪”家長,還可以在買智能電視時順手充個“去廣告會員”——如果你這樣做,小編會用星星眼看著你:
“土豪,請問你還缺baby嗎?上過大學的那種?!?/p>
那么,兔小編這里有什么值得推薦的節(jié)目呢?
當然有啦!這就是《歪歪兔和她的朋友們》手偶動畫??!
精致靈動的手偶,宏大而不失細節(jié)的場景,還穿插著有趣的動畫,準能帶給小朋友不一樣的感受。
本劇每集長度都嚴格控制在20分鐘以內(nèi),每兩集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適合3-8歲兒童。
另外,因為深受小朋友和家長們的喜愛,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正因為本動畫十分契合樂視教育頻道“為兒童提供健康的動畫”理念,雙方一拍即合,決定——
《歪歪兔和她的朋友們》第二季將在樂視首播!
除了樂視教育頻道,小朋友們還會在樂視兒童大屏幕中看到哦!
讓我們一起來持續(xù)關注《歪歪兔和她的朋友們》第二季!相信一定會給大觀眾和小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電視對寶寶真的是“洪水猛獸嗎”?》系歪歪兔幼兒早教原創(chuàng)內(nèi)容,歡迎轉載。原創(chuàng)光榮,抄襲可恥。在轉載時請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樂園。對于構成盜用、剽竊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我方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