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李笑來老師關于元認知能力的描述,說到元認知能力很重要,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如健身一樣, 它通過刻意鍛煉被增強。刻意練習元認知的過程,分為“放松”和“練習”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坐享、興趣來“放松”通過“反思”來增強。
昨天FRANK老師公眾號的文章“普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就是大量輸入,大量實踐,大量反思。其中大量實踐用了五個步驟:閱讀、分析、重組、對比、內化。而這五個步驟不知不覺就和一萬小時理論不謀而合。這就是刻意練習,不止于興趣,做有效輸入。
其實你觀察不管是雞湯還是干貨文章,這些網紅大咖都不斷的在提這個刻意練習,那我們說到底要怎么樣刻意練習呢?
刻意訓練是極為重要的自我提升方式。刻意訓練的目的就是讓恐慌區變成學習區,讓學習區變成舒適區。關于刻意訓練的解讀要素如下:
精細分解。將整個技能提升具象化,并且分解至極致的技能環節,每次訓練只針對一個技能環節訓練。
放慢速度。在刻意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消除“求快、求速成”的愚蠢的預期!精準地體驗、感知、學習該技能環節的狀態,用慢方法實現快成長。
重復訓練。刻意訓練中的重復體驗是對“精準”一詞的再次強調,盡可能感受到所訓技能環節的所有細節。如果離開了精深區的訓練,那還不如早點停下來。
強化反饋。刻意訓練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掌握該技能細節。技能的訓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持續改進的過程,而強化體驗、覺察并給出反饋才是重中之重。
拒絕自動完成。刻意訓練的過程比較乏味也充滿挫折,很多人會用“我感覺我會了”來自動完成訓練(沒有做到積極主動,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放棄了選擇的自由),從而掉入到尋常訓練的狀態下。所以,保持專注,對技能目標的感知,不要自動完成。
在這里我說下自己實踐的感受,就是我學游泳這件事。剛開始我是十分恐懼游泳,非常怕水,但是根據教練科學的訓練方法(精細分解)我先帶背漂從抓著游泳池邊移動開始,這個動作適應水中感覺就很多節課(放慢速度),然后練習把邊蹬腿,最后雙手放開在泳池邊再劃水蹬腿,持續兩三個月(重復訓練)反復學習踩水,跳水,直到去掉背漂在水中自由輕松的狀態(強化反饋),才進入蛙泳的學習。雖然看似很慢,但是后來學蛙泳的時候由于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感,達到放松狀態,蛙泳動作技巧到位后,學起蛙泳來就很快,現在已經開始學習自由泳。
刻意訓練真的是技能提升訓練中最高效的方式,沒有之一。而且這種刻意訓練必須在非舒服區長期堅持(10000小時理論)才是真正的成長。如果你還是停留在舒適區想想而已,那趕快行動起來,先做起來,然后堅持做,摸索出你自己的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