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是種力量。
《活出樂觀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能在挑戰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都具備以下3個要素:能力、動機、樂觀。
能力與動機常有,而樂觀不常有。悲觀的人遇到挫折容易放棄,而樂觀的人不屈不撓,在廢墟中重建新生活。
前段時間與職場前輩聊天,我發覺一個人面對困境的心態決定了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我一直以為這位前輩極度自律,平時上班處理行政工作,晚上回家做做學術研究。誰知道,前輩聽我夸他自律,就笑了。他說其實他沒那么自律,都是被逼的。
什么?被逼的?
原來,他的職業生涯換過幾次校長,新校長初來乍到,往往不太信任他,這時候,他就會潛心做研究。等到領導信任了,再參與管理。幾次沉沉浮浮,幾次低谷的積淀成就了他,他現在是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省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山頂攬月,谷底種花。原來出色的人如論高峰低谷都能拿到成果,只是不是同一種類型的成果。
人民日報說過:如果自己的才華還撐不起夢想時,就應該沉淀下來學習;如果自己的能力還駕馭不了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提升。
現在是我的低谷期,我時常感到迷茫,放棄目標不甘心,追求目標又覺得力有不逮。時間就在情緒的糾結與內耗中流逝了。
前段時間聽了播客主理人卡尼醬說道:你看電視劇或電影,什么地方最精彩?就是一個人遇到困難,低谷的時候最精彩,也最值得回憶。人生如果一帆風順,那有什么意思?
是哦,低谷時才是我們書寫人生高潮的時候。那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