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百鳥朝鳳是在微博的熱搜上,看到制片人跪求影院排片,稍微瀏覽了一下,發現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頓時心生敬畏,也許就是那時我在內心深處就已經決定了要去看這部電影。
《百鳥朝鳳》講的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嗩吶人的經歷,兩代手藝人,從焦家班到游家班,從熱熱鬧鬧、圍坐一堂到最后只剩游天鳴一人,電影演繹了嗩吶這門手藝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讓人不禁反思,嗩吶人是否會堅持傳承這門手藝,而其他的流傳于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否會一直流傳下去,也許誰也不敢給個結論,但影片結束,當我看到年輕時的焦三爺,坐在墳前,臉上漏出半抹笑容,但尚未笑完,起身,轉頭,獨自離去,步伐并不沉重,卻也不輕松,我能感覺到在導演內心深處,他是相信的,他相信會有人愿意堅持,會有人愿意傳承。
我在看的過程中,最佩服的就是陶澤如老師的演技,因為我來自農村,我對農村人的狀態再熟悉不過,甚至可是說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在看陶澤如老師的表演時,真的完全看不出他在演,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老手藝人的形象。當他坐在躺椅上把抽完的煙袋在鞋底磕了磕,再放到桌子上,那個鏡頭讓我想到了爺爺,當他喝完酒,滿臉通紅,看著心愛的嗩吶,高興地吹奏起來時,我看到了姥爺的影子。影片看完,有兩處讓我感到特別揪心,印象深刻,以至于電影結束時,我還在回味。
第一處是天鳴作為游家班班主第一次出活后,回去看焦三爺,爺倆喝酒喝到盡興,也許是酒精的作用,也許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也許二者都有,焦三爺滿臉通紅,容光煥發,拿起已經傳了好幾代的嗩吶,吹了起來,他全身上下,從腳到頭,都跟著嗩吶的旋律舞動起來,那動作,就像春天湖邊的楊柳枝,隨風舞動。他吹的高興,扭得也歡暢,背景音樂也前所未有的波瀾壯闊,因為知道影片的大致走向,看到這時,我的心反而緊張起來,我知道,緊跟大喜的必是大落,這應該就是嗩吶以及嗩吶人的轉折點,果然,雖然焦三爺依舊盡興地吹著,雖然音樂依舊輕松,但是他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得模糊,原本充滿喜悅和希望的雙眼也變得游離,這時音樂開始變得悲愴,鏡頭切換到他的妻子,晃了兩下,再切換到天鳴,又轉了兩圈,我的心簡直提到了嗓子眼,我怕焦三爺就這么倒下去,我怕他倒下去就再也站不起來。他果然倒下去了,但是倒下去之后卻打起了呼嚕,逗笑了整個影院的人。
第二處是火莊村長去世,此時的農村,很多人家紅白喜事早就不再請嗩吶了,都換成了“洋樂隊”,游家班也已經好久沒接活了,很多曾經的嗩吶人——游天鳴的師兄們都去另謀了出路,都不愿意再吹嗩吶,迫不得已,歸隱已久的焦三爺和游家班班主游天鳴一起,一個一個的把曾經的弟子、曾經一起吹嗩吶的嗩吶人都找了過來,最后才湊夠了這次出活的人。死去的村長生前做了許多善事,還帶領鄉親們打游擊抗日,給他吹奏一曲百鳥朝鳳是應該的,但是因為天鳴生病,之前又沒有在人前吹奏過,所以焦三爺吹了起來。
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只傳給嗩吶的接班人,這個人不僅要嗩吶吹得好,吹到骨頭縫里,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守得住嗩吶這門手藝。只能吹給過世的人聽,這個人生前必須德高望重,死后受人敬仰。
這是影片中第一次演奏百鳥朝鳳,此時的焦三爺身體早不如先,但為了嗩吶人的臉面,為了守住嗩吶這份手藝,他毫不猶豫的吹了起來,在他面前,是他描述過得曾經嗩吶人的體面——跪的整齊的一地的孝子(村里有了洋樂隊之后,村民早就不把嗩吶人放在眼里,更不用說在嗩吶人面前行跪拜禮了)。然后鏡頭挨個切換,只是一個比一個心酸,一個比一個無奈。先是三個看上去和天鳴的父親同齡的中年人,他們應該見證過嗩吶人的興盛,但是現在的他們,眼神異常的冷漠,與其說他們在看這群吹嗩吶的人,還不如說他們在看這口氣——嗩吶人的最后一口氣,能喘多久,想想之前,天鳴剛接手游家班時,村民的評價是:“祖墳冒煙了才有這么好的運氣”、“祖墳著火了才能成為焦三爺的弟子”,現在呢,在他們看來,這游家班,應該是一堆死灰,一堆再也不會復燃的死灰,坐在那里茍延殘喘。第二個鏡頭,是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們,和當年拜師學藝的天鳴一般大,那時的天鳴,把能夠成為焦三爺的接班弟子當做夢想;為了能夠學成嗩吶,他天天在河邊練習吸水,風雨不誤;當他第一次看到嗩吶,兩眼放光......再看看現在這群孩子呢,他們好奇的瞅著這群吹嗩吶的人,仿佛不認識似的,“他們是干什么的?他們手里拿的什么東西?他們和那些洋樂隊不太一樣把?”第三個是一組慢鏡頭,把所有的人都放到里面,悲愴的百鳥朝鳳依舊在吹,象征嗩吶人自豪的跪的整齊的孝子,見證了嗩吶人由勝轉衰的中年人,充滿好奇的小孩子......這組鏡頭足夠長,也足夠讓觀眾的心情天翻地覆,五味雜陳,當我還沉浸在嗩吶人今不如昔的悲傷中時,再是一個鏡頭,切換到天鳴,他崇拜的看著他的師傅,他吹嗩吶的樣子,他的表情,他的動作,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十年前,師傅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男人,可是,就在這,鏡頭再一切換,切到焦三爺的嗩吶,一道鮮紅的血液赫然出現,就那么一小道,就那么一小股,卻紅的鮮艷,紅的刺眼,你甚至會懷疑這樣鮮紅的血液不應該是來自于一個接近風燭殘年的老人,應該是屬于天鳴這個二十七八歲年紀的年輕人,熱血沸騰的年齡,可是,那就是焦三爺的血,那血就那么流著,天鳴不敢相信,使勁看了兩眼,鏡頭也一再靠近,沒錯,那就是他師父的血,那個正在吹奏百鳥朝鳳的師傅的血…...最后,口吐鮮血的焦三爺無法完成百鳥朝鳳,帶血的嗩吶交到了天明手里,而他,站在整個嗩吶隊中間,一下,一下,又一下地,敲著鼓,鼓聲鏗鏘有力。
我是在國圖影院看的這場電影,影院很小,去看的人也不多,但是在看的過程中,不知是我看的太投入,還是就是大家真的都像我一樣,被電影吸引,沒有看到誰玩手機,誰拍照,甚至我前排的一個女生,電影結束了才把手里的相機拿起來,我右前方的一位年紀稍長的阿姨,看完以后悠悠的說了一句:沒辦法,真的沒辦法…
在這個各種IP盛行的年代,各路小鮮肉,各路明星,各路導演為了迎合觀眾的偶像心理,幾個月就拍一部電影出來,我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多,但是,真的能夠像百鳥朝鳳這樣,把每個人物都演繹的淋漓盡致的,真的是第一次,焦三爺喝醉的場景,和我那個愛喝酒的姥爺簡直一模一樣,還有天鳴、藍玉學嗩吶的樣子,焦三爺教他們學習時的架勢,和我從小在村里看到的絲毫不差,從神態到動作,從頭的擺動,到身體的起伏,絲絲入扣。我沒學過表演,但是我知道什么叫做生活,當你看一個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如果演員的表演能夠讓你看到生活中的影子,我想,這種表演才是真正的表演。前兩周一直在追《翻譯官》,改編后的劇情放在一邊先不說,就楊冪和黃軒的演技對比就能讓人分分鐘出境,真的是大寫的尷尬,每次看黃軒的戲,尤其是他和楊冪剛在一起那段,我心里就想,真是一個剛剛戀愛的大男孩啊,閉上眼睛聽聲音都能聽出滿滿的甜蜜來,再看楊冪呢,哭戲先放到一邊,大冪冪眼淚少,哭不出來,可以繼續努力,可是表情呢,動作呢,就連撒嬌裝嗲,我覺得她都該和《好先生》里的關曉彤好好學學。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也許,把這個原因放到一邊,就為了演員的精彩的演技,為了嗩吶人以及其他依舊堅持著的手藝人,我們也該去看一看,用這樣一部影片,洗脫掉內心深處的浮躁與世俗,喚醒那份沉睡已久的淳樸無華,與最原始的堅持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