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過程中,告訴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行。孩子長期被否定就會對家長所說事反感,這樣也不利于家庭教育。
孩子教育需要循循善誘,提出好的提問引發深思,在進一步解決問題。
電視上經常報道追星到癡迷,去接機,明星還沒到就尖叫暈倒或做一些過激行為,如男粉熊抱女強吻明星。
現在孩子心智大概小學4年級左右就已經有喜歡某一個明星想法,我們該怎么引導?
孩子回家,關心問上一句:“寶貝您今天在學校過的怎么樣呀?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嗎?”
孩子說:“媽媽我們班最近都在討論喜歡某名星的事。”
“你喜歡他么?”
“喜歡”
“你是因為什么喜歡他的?”(這個時候就是引導最好時候,引發孩子思考,找到原因)
“因為他演的那部劇。”
“他演一部戲后還會去演別的戲,這部風格你喜歡,其他戲風格不一定就是你喜歡的。我們可以把他作品翻出來,去觀看。”
“如果他有開演唱會,你想去感受一下媽媽會給你買票讓你去感受一下,但不是經常。演唱會門票價格性價比不高,還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觀看。”
“對于明星本人,沒必要了解,他們也和我們一樣,也需要吃飯,上廁所,睡覺,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也需要讀書學習。”
“你和他不認識,他也不認識你,跑去接機明星人還沒出來就已經暈倒這個事你怎么看?”
“我應該不會那么做吧!……”
一般說來,讓他找到孩子喜歡明星原因,追星的方式,適用邊界。這事講明白,說清楚滿足孩子好奇,孩子今后做出過激行為的可能會很小。
趁熱打鐵,還可以一便把看電視這個事一起說清楚。
寶貝,你會發現一個事,他們最近在追三生三世,過不了多久,不出一個月,他們會重新喜歡下一部劇里邊主人演員。
會討論下一部戲,而且討論的東西都差不多,就是這個喜歡上了那個,那個又不喜歡這個,那個又喜歡另一個。
他們討論的內容只是名字稍微變一下,中間情節稍微改動一下,大體都一樣。
如果你覺得電視歌曲有點好聽,你可以學著唱唱,如果去看就沒有必要,劇情都差不多。(周末看電視時候讓他眇上幾眼也是可以。畢竟孩子不該脫離孩子們圈子與他們在一起至少有可以討論的東西。)
以后到了耍朋友年齡,如果你以后喜歡某個人,你要大膽去告訴他。
可能他不喜歡你?
會難過幾天,沒有關系,至少知道他不喜歡你,我們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在他身上。
慢慢找,你可以找到互相都真正喜歡的人。
這樣一來也不會出現別人不喜歡就尋死尋活的情況。(這種事教育的早點做防范,也沒有問題。)
提出問題,讓他去思考,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終身受用。遇事,不知道怎么辦時候多問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