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譯文:孔子說:“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會喪失。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夠守住它,但不以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那么民眾也不會敬畏。靠聰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但不能按照禮法來動員,也是不完善的。”
感悟:知及之,仁守之,莊涖之,動以禮~善也!智仁莊禮四個方面都是必要條件,君子仁智雙修,莊禮并行!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來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擔重任,卻可以用小事來考驗他。”
感悟:君子剛毅木訥,大智若愚,胸懷天下,眼光高遠,不能用生活小細節去衡量,典型的霍金,愛因斯坦,牛頓都是生活中的弱者。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譯文:孔子說:“民眾對于仁的需要,超過對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見有人死在里面,卻沒有見過有為踐履仁而死的。”
感悟:對于水陽光空氣的價值卻不知覺,對于倫理親情友情信任非常重要卻熟視無睹,不夠珍惜,仁德對于我們來說超過他們,卻少有人去追尋!曾子曰:吾日必三省吾身:與人謀不忠乎?與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多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