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知”通“智”,“涖”同“蒞”)
譯:
孔子說:“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會喪失。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夠守住它,但不以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那么民眾也不會敬畏。靠聰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但不能按照禮法來動員,也是不完善的。”
智、仁、莊、禮:管理團隊四要素。
“智”,指聰明才智。(做事的能力)
“仁”,指仁德之心。(做人的能力)
“莊”,指嚴肅的態度。“(如何做領導)
禮”,指禮法制度。(怎么做文化)
孔子講的是治國的策略,對我們今天管理團隊同樣適用。要打造一個高效的團隊,這四個元素缺一不可。首先,要做成一項事業,需要集體的智慧,想辦法把事情做好。其次,管理者要能體察下屬,對下屬有關愛、包容之心。同時,要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下屬的每一個問題,這樣才能讓他們產生敬畏之心。最后,要制定大家都愿意遵守的規章制度,建立公司的文化,通過文化和規章共同使團隊運作起來。
智、仁、莊、禮,能做到這四項,你的團隊就可以高效運轉了。
推薦書籍 《創業維艱》《可復制領導力》。
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譯: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來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擔重任,卻可以用小事來考驗他。”
小知與大受:用人要不拘一格。
這里所說的君子與小人,是從個人才能角度來劃分的。有的人雖然不長于處理小事,但是他們在大事上有謀略和遠見,這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時候,就要包容他的細節問題,讓他在大事上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有的人雖然成不了大事,但是他長于處理細節問題,可以把小事情辦很好,這樣的人也應該給予肯定。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用人者也很難魚與熊掌兼得,這個時候,只需要看到每個人的長處,并且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才能就可以了。
推薦書籍 《彈性》。
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譯:
孔子說:“民眾對于仁的需要,超過對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見有人死在里面,卻沒有見過有為踐履仁而死的。”
這句話是孔子的感慨。感慨人們對與“仁”不夠重視,老百姓那么怕水和火,可為了生活也敢和水火做斗爭。而“仁”并不能要了大家的命,卻沒有人肯為了“仁”而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