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假期間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永遠幸福的科學》,作者是美國人泰-田勒,該書是介紹如何尋找合適自己的戀人,從而走向穩定的婚姻家庭生活,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愛的本質
男女是怎樣確定自己陷入愛河的,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已婚或未婚的人士都給不出肯定的具體的答案,對于怎么就知道那個就是對的人呢,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直覺吧”;愛情是難以界定的,愛情的概念涉及許多不同的情境、感情以及對象,這些混淆因素使得我們難以準確地界定感情,從而讓我們難以挖掘到苦苦追尋的東西,朋友關系中的愛叫作同伴之愛,表示扶持的愛叫作同情,與性愛有關的愛叫作情愛,通過研究試驗,作者得出,愛戀分解為四部分,由三份喜愛和一份性欲組成,三分喜愛為平等、友善、忠誠;在這四個因素中,喜愛的構成因素可以維護人與人關系的持久性,而性欲則源于激勵人們進行資本的生理和心理沖動,盡管性欲能夠促使人類的生殖繁衍,但對維持戀愛關系的幸福美滿卻不大有用,因為性欲比喜愛之情下跌的速度快得多(一般新婚后喜愛值每年下降3%,性欲值下跌8%),如果你希望愛戀之情長久保鮮,那么,在培養喜愛之情上多下功夫才是明智之舉。
二、戀人的特質
永遠幸福的秘密就在你的戀人身上,你與戀人身上獨有或固有的品性,被心理學家稱作“特質”,人們常??紤]到的一些戀人特質,涉及體征、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如下表:
人的特質在一生中不會有太大改變,外向的孩子很可能成為外向的成年人,喜愛尋找刺激的青少年在退休后則大多成為脾氣暴躁的老人,人們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期望自己的戀人終有一個能夠把舊的習性摒棄掉,更離譜的是,期望依靠結婚生子給戀人帶來巨大轉變;在戀情開始的時候,有不少因素都在混淆你的視聽,讓你難以對戀人各這段戀情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在生理層面,我們要提防荷爾蒙的摻和,在剛開始的幾個月戀人還會對你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這些因素讓戀人的積極特質凸顯出來,但隨著你與戀人的不斷親近,之前隱藏的特質便趨于明顯了。
根據數百項研究成果,男性在配偶選擇上更側重于外貌,女性則更重視社會地位,此外,男性和女性都將外貌和社會地位優先放在愿意的前三位,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當代單身人士而言,與繁育力(健康、容貌、身材、社會地位)聯系緊密的特質在擇偶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尋找適合自己的戀人
根據前章分析,人們要理性地選擇戀人,對于一些感性因素,諸如美貌并不能帶來美好的生活,一顆美麗的心靈遠比美貌重要,要逃離美貌的陷井;對于財富,生活在貧困線(年收入14.98萬以下)之下的人心理健康容易受負面影響,而影響遞減的情況在家庭年收入超過48.75萬人民幣后,收入遞增與心理狀態好轉之間的聯系便不再明顯了,從這個點開始,較高的收入并不能確保個人幸福感的提升。
(一)若要準確預見感情生活的未來,主要有三個步驟:
1、在戀愛的初期,準確地捕捉對方的重要特質。
2、找到一個可靠的框架系統,來幫助你整理這些觀察結果。
3、利用這個框架,估算出培養一段能給人滿足感的穩定戀情的概率。
永恒的幸福始于尋找一個對你而言擁有適合特質的人;理想伴侶的完美樣本,是低神經質,中等獵奇心以及強宜人性的結合。
(二)你的依賴模式
依賴模式有三類,安全型,回避型、焦慮型,要盡量選擇安全型的伴侶,如何確定自己的依賴模式,根據以下三段文字的描述可參照:
1、我比較容易與人親近,也容易依賴他人和被人依賴,我不會經常擔心自己被拋棄,也不常擔心別人與我太過親近-安全型
2、我有些不適應與他人過于親近,我不大相信別人,也不允許自己去依賴別人,如果有人太過接近我,我會感到緊張,戀人也常常希望我以超越我所能適應的程序更加親近他。-回避型
3、我覺得別人不愿意像我期望的那樣親近我,我經常擔心我的伴侶并不是真心愛我,或是不愿意和我在一起,我希望能與另一半合二為一,而這種渴望有時會把對方嚇跑-焦慮型
研究表明,回避型成年人工的工作時間較長,在工作上比別人更努力,認真戀愛或結婚的概率較低,這表示他們因意外失去所愛之人而痛心疾首的概率也較低;安全型的伴侶能帶給你更多的幸福,也能夠抑制疾病及疾病的惡化。
總體來說,如果你能夠避免那些偏重于焦慮型或回避型的伴侶,去尋找依賴模式偏重于安全型的伴侶,那么你所得到的投資回報便是極大的,依賴模式偏于安全型而非焦慮型或回避型的伴侶不僅身體比較健康,會給對方帶來更多的戀愛滿足感,并且本人也更容易得到幸福,一項研究表明,選擇安全型而非回避型的伴侶,能夠讓離婚風險減少50%。
祝安!
2017年5月7日晚23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