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個習慣,想看一部電影前先看別人觀影后的影評,都是鮮花和掌聲或者是有爭議,毀譽參半的我會去看,但如果是一致的差評我就會直接棄看。在看電影上,我很受別人評論的左右,卻又在觀看后試圖發掘點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大魚海棠》,毫無疑問的,它是一部有爭議的片子,爭議最多的地方一是情節,三角戀,少年備胎的故事被架構進宏大的古神話中是否夠牢固。二是某些能讓人勾起回憶的畫面,長著一只眼睛的靈婆,和裝了一肚子老鼠的巨大玩偶,總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說實話,長著一只眼睛的妖怪確實是日本神話中常見的形象,在中國則是不多見的。中國的妖怪多是從人形或者動物身上幻化出來的,青面獠牙多手多眼的比較常見,所以,這樣兩個形象多少有點出戲的感覺,但其場景中的客家土樓,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風,漂亮得完全可以覆蓋掉與宮崎駿電影相似的地方,畢竟,如果沒看過千與千尋,也就不會去聯想了。
? ? ? ? 在故事性方面,有人覺得講個三角戀太過于單薄。我反倒覺得導演是個有情懷的人,他所講的不僅僅是個愛情故事,而是想通過一個愛情故事告訴人們,堅持初衷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當你做出某個決定時是不費力氣的,即使知道自己的決定所可能帶來的后果,你依然非常堅定。但是,當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后果真的開始出現時,你是否還能繼續堅持下去,你能不能排除萬難,包括自身的懷疑,眾人的誤解與反對,環境因素的制約等。正是有這樣的種種,我們做了決定往往不能堅持到最后,做了后悔,中途夭折更后悔。就是應了那句很火的話:不忘初心。
? ? ? ? 影片以一個你愛我,我不愛你,你若愛他,我犧牲自己的愛情故事來講這樣的道理,很容易把觀影者引入愛情與倫理孰是孰非的討論中。椿不惜犧牲整個族人也要讓鯤重生,湫為了椿的理想犧牲了自己。于是椿成了為追求愛情不顧他人死活的自私女孩。這個可能是電影導演始料未及的,因為他們在制作時還沉浸在為了理想奮不顧身的宏大想像中。我也在想,即使把《大魚海棠》單純的理解為三角戀故事,為什么把多角戀講得其虐無比的仙俠體裁的《花千骨》并不被大家吐槽?女主角為救師父網顧天下蒼生放出妖神卻被觀眾們同情,男備胎東方和殺阡陌為救女主先后失去生命卻被稱贊,成為暖男和霸道總裁的代表。觀感為何產生這樣的差距?
? ? ? ? 我覺得一是因為電影能體現的細節和情節有限,椿和鯤之間可以稱得上愛的表現不多。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椿對鯤救命之恩的償還。那么,犧牲族人救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到底值不值得,這又化為討論的焦點。女人對愛很寬容,如果椿與鯤之間的感情戲再多點,達到一個虐的點,說不定眾多的女觀影者就被感動到流淚,椿則成了花千骨第二。然而,這應該并不是電影制作者想看到的,盡管現在這種兩極分化的評論也未必是他們想見的。但無疑《大魚海棠》還算成功,有爭議是進步,當爭議上升到現象級時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 ? ? ? 最后想說該片與《千與千尋》最大的不同。《千與千尋》說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公共秩序下的產物,用個奇幻的故事來闡述人之善惡,而這善惡不似中國文化般的普世與道德化,而是通過社會現象總結出來的東西。《大魚海棠》講的道理過于飄渺,飄渺到連講故事的人都沒有把握能抓住似的若隱若現。說到底這是一種情懷,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情懷可以超越一切既有的規制,而做人的道理需要在規定法律下修煉。精神層面上,我更喜歡《大魚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