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大人們和我說上學的不容易。我詳細的問起來時,他們卻都擺著手:你不懂。
我當時覺得很憤懣。我明明已經理解了,上學就是因為接受新知識太多,所以記憶很困難,我怎么就不懂了呢?
后來我才知道,理解和感受,是兩回事情。
我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向我說起青春期的孩子們的狂躁反應。我當時甚至嘲笑他們:怎么會這樣呢?我到那時一定不會的。媽媽也微笑著默默我的頭:媽媽相信你。
后來當我上了小學六年級,我才知道,想象終歸是想象。我們感覺不到很多東西,包括自己的狂妄自大,自己的自負,自己的不接受他人意見。我那時連這種情況都感覺不到,談何克服?
我小的時候,還聽說過許許多多的事情,也曾經想象過。但想象和理解,終歸不是感受,終歸是架空的。就像一個沒有嘗試過蹦極的人想象蹦極是多么的容易。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們可以理解父母的恩情,但是如果不真正的養育一個孩子,是無法體會到的。我們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而那個觸不可及的感受,卻是未知的。我們無法在未知的情況下建立它。但是那些真正明白事理的成年人,面對兒童對于“你不懂”這句話的無理取鬧,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無奈的笑笑罷了,而后從松弛的齒間吐出一句話:“你長大了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