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
伍麥琪
從前,也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家鄉有一個人,叫李達清。
李達清老爺子有一雙鞋子,穿了三十幾年舍不得換。上面的補丁上疊著補丁,原來的顏色早就看不出來了,號稱“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原來鞋底穿了一個又一個的洞洞,跟蜂窩一樣。他的孫子看見了他的鞋子:“爺爺你這鞋真厲害!這么多漂亮的顏色!跟繡花一樣!還真厚啊!”
這老爺子見孫子這么說他的鞋子,還順便給孫子上了一節課,叫做“如何勤儉節約”。
他每次走路的時候,肯定要低著頭、彎著腰、慢吞吞地走的。這是干什么?就是為了見到一個小小的財物啊。只要撿到一個小銀元或者是一個小金幣,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銅板,他都會欣喜若狂。
他每天早上做飯的時候,只煮一個雞蛋,然后一個雞蛋切成兩半,早上吃一半,晚上吃一半;吃別的東西的時候只喝白開水,要不就加點鹽也好;做菜時下油,拿根針在油缸里很輕很輕的點一下,油面上連點漣漪都沒有,然后將這根針在那個鍋里點一下,在這個煲里點一下,就算下過油了。
他雖然省著吃,但是他耕田養豬從來不省力,因為省力會沒錢賺。
他自己種的菜從不舍得吃,他去賣菜。好的菜賣光后,那些已經壓爛的菜,和人家挑揀剩下的菜幫子什么的,把價錢壓到最低最低,就算只收到一厘錢他也賣。他的菜賣完,就去別人的攤子那里撿爛菜葉子回家做飯。他的鍋里炒的菜全是撿來的,人家扔得多,他就撿得多,那一頓菜最多的就算過生日了。
別的那些賣菜農民問他:“你不是有菜嗎?怎么來我們這里撿爛菜葉子了?”
“我的菜還不是被別人搶購光了嗎?”
他吃飯非常非常省。每天做飯時用一根桿秤很精確很精確地稱量過之后才肯下鍋,多半粒米都要把那半粒拿出來。客人來家里吃飯的話,他才肯破例,破例的辦法是:來一個客人,多加一碗水,外加一粒鹽。來兩個客人就多加兩碗水,再加一粒鹽。米是堅決不肯加的。而且他老人家還是哭著端上去的,因為他老人家也只能跟著客人一起喝粥了,也舍不得那粒鹽。而那粥很稀,稀得可以用來洗澡。晚上被餓醒了,就叫老婆:“快!快給我滾起來!燒水!”
“燒水?你也不看看現在什么時辰了,燒水?三更半夜的燒什么水?不怕尿床啊?”
“我是當家的還是你是當家的?快去!只燒幾碗水!外加一粒鹽!”
原來,他老人家要喝水填肚子啊。
親戚朋友到了他家。但因為他家天天喝粥,結果誰也不敢去他家了,免得空著肚子進去,滿肚子水回來。
“這老爺子太可憐了,天天喝粥,一定太窮了,咱們施舍給他點么?”
于是,李達清多了些財物。
李達清不但省菜、省飯,要是生病了,硬挺。這也讓他挺過了六七十年。
七十歲那一年的一天,他病了,躺在床上,動也不動,不肯吃藥,也不肯看醫生。
他兒子實在忍不住了,就勸他:“爹,您年紀大了,挺過去是不行的,最好去看看醫生或吃點藥吧,這樣不花錢就能治病是不可能的。”
他不聽:“我是老子還是你是老子?到底誰聽誰的話?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我說能就能,反正我半分錢是不會花的。”他越說越生氣,最后暈過去了。
后來,他的兒子背著他請了醫生來看了幾次病,過了不久就看著要康復了。
一天,李達清覺得身體不像幾天前那樣不舒服了,很驕傲。
“你看!我有多厲害!你看你這個臭小子!我不是挺過去了嘛!哈哈……你叫我看啥病呢?看了也白看!這不叫我挺過去了?”
他兒子說:“我早就偷偷找了醫生來給您看病了,怎么能讓您知道?”
李達清翻開他的賬本,發現他兒子花了幾十塊錢去請醫生看病,很生氣,就把他四十多歲的兒子給揍了一頓,一邊揍一邊哭一邊罵一邊數落:“我辛辛苦苦的干活干了六七十年,才攢了這兩個錢!才攢了這兩個錢啊!就讓你這死敗家子給敗光了!我打死你這個臭家伙!”
因為李達清老爺子又哭又叫的聲音太大,全村兩百多號人都很吃驚:“這老頭子活該,吝嗇了六七十年,愣是只給兒子穿一件長袖,都穿了四十多年了竟然還沒爛(因為補丁太多)!他兒子肯定報仇了,這死老頭該打!”
大家都圍到李達清的屋前,一看,結果是老爸在打兒子,兒子跟受驚的老鼠似的,滿屋子亂竄。大家都奇怪。
李達清揍啊揍,那根掃把桿子忽然裂了。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我的話說:知父莫若子。
他兒子一見掃把柄開裂了,馬上說:“爹,您別再打了,再打這根掃把就要報廢了!”
李達清一看,心疼啊!馬上將掃把很小心地收了起來,破例用米飯將裂縫粘起來,也不理他的兒子。原來這根掃把柄比他兒子還重要——因為掃把柄跟了他二三十年,從來沒舍得換過;更何況掃把柄值錢,兒子?不值錢!
一次,他的兒子出去了,幾天沒回。他在外面聽說他的兒子在外面請人喝茶,花了不少錢,他極其生氣,其實他的兒子只花了幾塊罷了。他坐到門口發呆,忽然看到一位大叔推著一輛小車子過來,上面有豆腐花和龜苓膏,他馬上跑過去買了一碗豆腐花,還狠心買了一碗龜苓膏。一邊狠狠地吃一邊狠狠地說:“我吃我吃!看我不吃窮你!”
后來,老頭子去世了,他的兒子在收拾遺產時,發現老爸竟然有整整三埕銀元還有兩塊金磚。還在發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