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 ? ? ? 作者:畢溪溪 ??
據調查,現在的生病率普遍提高,尤其是癌癥的發病率!那是因為什么呢?是快節奏!由于現在科技產品很發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機,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手機就像是清朝的大煙一樣,吞噬人的意志,讓接觸它的人沉迷其中,導致現在使用它的人都不肯輕易放下手機,晚上玩到12點,長期下來,身體健康每況日下!
有些時候,快節奏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高效率的回報。在生活中,有時快節奏對我們來說是有一定的好處的。我們做事講究的就是“快”,因為只有快速地做事,才可能做更多的事。如果僅僅以慢節奏行事,只會讓人覺得內心空虛,無所事事。薄伽丘曾說過“真正決定一個人的能力的事情是你辦事的效率有多高。”由此可見,作為一代文學大師都認為速度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人的“時間觀”中,“快”占有絕大部分,所以我們的經濟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崛起了。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職場,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我們想要和他人同樣的待遇,于是我們開始急迫的向前。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可我們又羨慕另一個人的地位,所以我們不能停,一直在急切的奔跑。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漁夫每天只打半天魚,路人問:“為什么只打半天呢?”漁夫答:“已經夠養活自己了。”路人說:“繼續打魚可以攢錢買新船、雇人,然后自己舒舒服服的躺在海邊曬太陽啊。”漁夫答:“可是我現在已經能夠舒舒服服地在海邊曬太陽了呀!”所以有的時候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想每天超負荷的工作換來的結果自己喜歡嗎,所以生活中,快節奏與慢節奏,各自有場合,需要我們自己把握!
其實有時候快節奏和慢節奏,更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個人素質。在快節奏的現代,我們也需要慢節奏的細節,在平時等車時,讓別人先上,自己耽擱一下,其實并沒有什么,這是一件大家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有些人卻只是一味地快節奏的生活,從來不懂得放慢腳步。上車插隊,亂扔垃圾……這些都是那些從不放慢腳步的人愛做的事。也正是因為這種人,讓外媒抓住了把柄,以偏概全,說我們中國人是世上最急躁,最沒有耐性的人。有時候,慢也是一種美。
慢節奏的生活會讓人變得更有快樂。情趣大師王世襄,在廚藝、禽類、家具等很多方面均有建樹,這與他慢節奏的生活息息相關。慢節奏的生活使人變得不再追名逐利,“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的,只有這一份平淡寧靜的心態,才能讓人我們不斷地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發現,才會給我們繼續尋找動力和平坦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但只有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人才會感到滿足,感到幸福。或許,這就是慢節奏生活的真諦吧!
慢節奏的生活,并不排斥快的元素。每日上班匆忙的步伐,辦公室里急切的語速,都是快的體現,但慢并不代表懶惰和拖拉,慢而有序、慢中有樂。
慢節奏的生活,或許會磨平一個人的棱角,但不會磨去一個人的心態,或許會平靜一個人沸騰的血液,但不會消去一個人內心的渴求,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但不會改變一個人的追求。慢節奏的生活只是讓一個人慢慢地,默默地,仔細地,快樂地品味自己的一生,無論悲歡離合,都能從容地面對。
誠然,快是一種挑戰極限,那么慢則是一種穩抓穩打。就拿這會來說,離考試結束也不過只剩下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就我所在考場中,已經有一大部分人做完了試卷,坐在座位上無所事事,甚至有的在睡覺。相比而言,我承認他們速度比我快多了,但這樣真的是好的嗎?如果能做既快又好也就罷了,如果不能呢,與其錯誤一大堆等到后來復查,還不如做的認真呢!
其實,快與慢,只在于你的選擇。生活中的事情誰也說不準,當快則快,該慢則慢。我們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卻也不可以一味地散慢拖拉!我們應當擁有一個有快亦有慢,快慢適度的人生,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