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老師【喜馬拉雅時間管理100講】67講 [閱讀]閱讀的工具、方式與重點
本講要點:
一,閱讀的工具:
1.紙質書籍(有時不方便)
2.推薦用電子書,軟件。閱讀APP:多看閱讀、微信讀書、kindle、喜馬拉雅聽書
3.推薦硬件: kindle閱讀,不傷眼、單一APP,更安靜閱讀,能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二,閱讀方式:
1.按需閱讀: 為了解決近期出現的問題。
2.主題閱讀: 為人生積累某種能力。
3.閱讀不是為了了解,而是為了應用,所以要做筆記:做出思維導圖或者是PPT
4.電子書可以做批注,可以和印象筆記關聯,共享。
5.做筆記的好處: 可以回顧,而且應該通過科學的重復,這時看自己的思維導圖或PPT最好。
三.關于閱讀的重要提示:
1.閱讀可以把外在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第一一定要整理,關鍵是它的邏輯思維;? 第二,輸出為PPT、文章、或錄音,分享給更多的人。
2.通過實踐,輸出與別人分享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再去讀書。一本書讀幾十遍然后不斷更新自己的PPT,分享給更多的人指導更多的人。
3. 最好的學習是教會他人,結合閱讀,搜索,結合自己的實踐把它總結分享給更多人。
附錄原文:
接續咱們上一講“閱讀”的話題。
今天我們來談閱讀的三個問題:
第一,用什么工具進行閱讀?
第二,如何具體進行閱讀?
第三,關于閱讀,我有什么更重要的提示告訴大家。
第一部分,用哪些工具來進行閱讀呢?
相對于紙質的書籍,我們提出盡量用硬件和軟件來學習。
大家可能非常習慣閱讀紙質的書籍。
紙質書籍很好,我也很喜歡,如果在家我一定會閱讀紙質書籍。
可是,紙質書籍也有一些不便:不便于攜帶,不易于存放。
如果你經常在外面,處在移動性當中,紙質書不方便攜帶;
或者書很沉,帶了沒時間閱讀,你有時間讀的時候呢,又沒有帶。
有的人有藏書的習慣,不過很多人是把紙質的書籍堆在家里,大量的書,找起來有點費事。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們建議大家用電子書來進行學習。
手機和iPad上的都用很多電子書的應用,比如:雷軍小米開發的多看閱讀,微信讀書,亞馬遜開發的Kindle APP,還可以用喜馬拉雅來聽書。
現在很多書籍已經被很多人朗讀放在喜馬拉雅的音頻,比如我的書《善用時間》,可以在喜馬拉雅上聽。
所以我首先建議大家能用這些APP閱讀。
但是你每天拿著手機閱讀,大家誤認為你就在玩手機玩微信,好像不務正業的樣子。
你可能會怕看電子書傷眼睛,因為看手機的屏幕。
亞馬遜就很聰明,它推出的硬件kindle,上亞馬遜網站可以買到,淘寶可以買到很多二手的。
kindle特別有意思,不傷眼睛,因為它是電子墨水屏,背光設計,也可以沒有光,看起來完全像紙質書。
在kindle上面不裝其他的應用APP,我們不會受到干擾,可以更安靜的進行閱讀。
我大量的時間都是用kindle來閱讀,這樣就可以利用好碎片時間。
積累下來,閱讀的時間非常多。
飛機晚點,等人,堵車,間歇時間都可以打開kindle閱讀,真的是太方便了。
建議你也可以買一個,大概幾百到1000多塊錢,不算太貴。
第二部分,具體怎么讀書?
其實讀書不是漫無目的看,你可能是按需閱讀,或是按主題來閱讀。
按照主題的閱讀,更多是為了去積累你在某一個領域的能力。
按需閱讀,更多是從你近期遇到的問題,你想解決問題,你需要在哪里有特別明確的目的和目標進行閱讀。
如果僅僅是閱讀,它的作用不會太大,起到一定了解的作用。
如果是想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幫助的話,我都會建議你閱讀一定是要做筆記。
你可以做思維導圖,文字,還可以把它轉化成PPT,因為便于分享。
整理出閱讀書籍的邏輯思維,這點是非常關鍵。
如果你用軟件或是kindle閱讀,可以做電子的標注。
比如我讀了一本書,在文字上劃一下,就可以生成一個筆記,還可以做文字的批注。
在多看閱讀的設置里面,可以關聯印象筆記賬號,自動保存到印象筆記,可以共享給他人。
我在多看上面讀書,偶爾劃一下,標注“做PPT”,它就自動生成一個筆記,這個筆記會同步到印象筆記。
通過印象筆記共享給我的同事。
我的同事想做PPT的時候,他就在印象筆記輸入PPT3個字,可以看到我近期的積累,作為素材的使用。
做筆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回顧。
我們可以階段性地來回顧學過的書籍的內容。
如果你能夠結合我們在100講里面講的科學的重復,用艾賓浩斯的八個周期來重復的話,就會非常棒。
重復的時候你不需要去再看原書,而是去看你整理過后的筆記,思維導圖或是PPT,那就真的是實在太妙了。
第三部分,我要特別跟大家強調,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把外在的大量的顯性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隱性的知識,也就是內化我們的能力,其實重點還在于實踐。
讀很多很多的書,第一步是能夠整理,第二步把這些整理下來的輸出成為你所表達的內容,比如PPT、文章、甚至是錄成音頻,把它分享給非常非常多的人。
分享一次,你就復習了一遍。
分享給很多人,不斷的分享,你就會學習很多遍。
我在過去10年里面,前7年,閱讀過大量在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我的進步蠻大的,但是相對現在來講,那是非常有限的。
直到后來的幾年,我經常分享,遇到問題,要回到書里去找。
一遍一遍的重復閱讀,最多可能讀了幾十遍,每讀一遍就有新的收獲,然后我再把這些新的收獲放在PPT當中,不斷去更新,不斷的去分享,不斷去指導更多的人,這樣我就學的越來越多。
最好的學習,是教會他人,如果你能夠結合閱讀、搜索,結合自己的實踐,把它總結、分享,那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