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愁煞人”,伴隨著瑟瑟的秋風,一場秋雨淅淅瀝瀝的下了幾天,熬了三個月的西安,終于解脫了!朋友戲稱,在這百年一遇的酷暑中活下來,真不容易。長安是西安的古稱,現在還有一個長安區。
小路兩邊夾立的樹木,樹身直立挺拔,樹冠黃綠參半,共同守護地上一片片的黃葉,不是很忍心的踩在上面,不是很情愿的踏入了秋天。
秋天,在自然界總是成熟的季節,在人的世界卻總是與愁相連,心在秋天就是愁。絲絲的秋雨猶如悶酒,讓人愁上加愁。
僧房秋雨歇,愁臥夜更深。——唐李端
愁人待曉雞,秋雨暗凄凄。——唐錢起
走在路上,看見一位毫不起眼的老人,胸前別了一枚過去的像章,起了一身的冷汗,瞬間有一種時空穿越的錯覺。寒暑易位,春秋易轉,人生易老,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總有些人放不下。
只有時間不能變,其它的都會變!
人的一生猶如四季,春時發生,夏時茁壯,秋時成熟,冬時垂暮。剛剛過去的夏天,雖然暑氣逼人,酷熱難耐,細細品味下,卻也像人的青春時期,激情、熱烈、希望全數盡情爆發。在初秋略寒時,又想起夏天的熱,就像要再回味一下青澀的少年夢。
因為青春過于熱烈,夏日總需一杯綠茶在手,去火降燥。步入成年,秋意濃濃,一壺紅茶剛好暖思。茶不能解愁,只能在凄凄的秋雨中,捧在手中,暖暖心懷。
西安的秋天是比較短的,倏忽間就過去了。每每這個時候,報紙上總是登出進入氣象意義上秋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對我們有什么用呢?就好像公交站牌上的站名,硬生生的寫在那里,并不能告訴你該到哪里去,冷暖還需自知!
前兩天過中秋,央視的中秋晚會非常應景的在西安舉辦,大雁塔畔,紫云樓前,一時間流光溢彩,群星云集。秦漢雄風,隋唐文采,全被絲綢之路一線牽來,盡數展現在世人眼前。在秋雨來臨之前,西安小小的熱鬧了一把。
曾有學者說,想要了解中國歷史的青少年時期,那就從了解西安開始吧。西安作為首都時稱作長安,從西周的鎬京開始,連綿不斷,延續了一千一百多年,直至封建王朝的巔峰——唐,共有十三朝建都于此。無數的文人墨客于此成名,多少的帝王將相在此風云際會,就連神仙也要在這里找個地。
漢族的輝煌歲月盡在長安!
這段歲月是如此讓人難忘,以致于央視在中秋晚會上,還請來了銷聲多年的唐朝樂隊,廉波老矣的唱了一把《夢回唐朝》!以后的歲月中,漢族漸漸化為中華民族的一員。
長安自古帝王都!在歲月中,無數次的秋雨洗去了這座城市金戈鐵馬的爭鳴,唐風漢韻的斑斕,盛衰興亡,輝煌慘淡都付笑談中。
薄霧茫茫,細雨蒙蒙,最后一絲暑氣也消失了,秋雨冷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