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想肯德基的咖啡是什么品種的時候,發現李躍華群友的文章《解密09年做過的事》,說不出是什么的沖動情緒讓我悶了一陣。本來想寫寫孤獨,瞬間改變主意,想寫寫愛這既能存在又能消失的東西。
我從《愛的哲學》一書中找到作者總結西方哲學和中國文化后對愛的定義的理解,愛是人類本質屬性,愛發自人的內心;愛是對愛的對象的喜愛、關切、愛護,愿意為它奉獻,以至于愿意與它融為一體的具有理智的情感。
我想問愛的對象可以是什么人?可以是親人、朋友、同學、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根據不同的親密關系,愛又會有程度。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之愛,最甜蜜的愛是男女之情愛,同學朋友之間的愛是有條件或者限度的,同事之間的愛或許是存在利益的,陌生人之間的愛或許是些同情。每個人都想被愛著,愛人的能力卻漸漸弱化,很多人在付出愛時都要有回報,并且總是覺得對方不及自己愛的多,甚至很多人在不確定別人愛他的時候根本不會先愛你。那么問題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愛在不斷的做著減法,人們越來越感受不到愛,生活被追求更多的金錢權力占據。我想象不到,當人與人之間的愛減到無時,世界變成會什么樣子?不難想象,與機器人無異。
或許我說的過于偏激,但當我看到群友寫他的爸爸腦溢血需要手術,因為媽媽沒有50元剔頭錢,醫院給耽誤了三個多小時,最后不治身亡。還有……
我想問人間的愛還有多少?真愛還有多少?無私的愛還有多少?
如果有人告訴我,我無私的愛著我的愛人,那么我會問你,如果他要離婚,你會不計較財產嗎?
所以,不得不承認,無論什么愛都是有條件的,都是隨時變化的,想要愛就得付出更多的愛才行,不想付出那就做個機器人吧!
希望人們都能讓愛繼續,把愛做成加法。